牡丹屬于很好的觀賞類植物,也是我國重要的藥用植物,在牡丹種植區,此病廣泛發生,嚴重危害牡丹的品質,尤其是連陰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發疫病。
牡丹疫病癥狀:主要危害莖、葉、芽。莖部染病初生長條形水漬狀潰瘍斑,后變為長達數厘米的黑色斑,病斑中央黑色,向邊緣顏色漸淺。近地面幼莖染病,整個枝條變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頸部時,出現頸腐。葉片染病多發生在下部葉片,初呈暗綠色水漬狀,后變黑褐色,葉片垂萎。該病癥狀與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為主,略呈皮革狀,一般看不到霉層,而灰霉病呈灰褐色,長有灰色霉層。
牡丹疫病病原:Phytophthora cactorum (Let Cohn)Schrot.稱惡疫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產生的孢子囊單胞無色,橢圓形,頂端具乳頭狀突起,大小5l-57×34-37(μm)。該菌菌絲中部能形成厚垣孢子,存活期很長。有性態產生球形卵孢子,淺褐色,大小27-30μm。氣溫15-25℃,相對濕度較高時,孢子囊萌發形成游動孢子,也可直接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寄主引起發病。厚垣孢子一般需經過9-12個月才萌發。該菌發育適溫25℃,最高30℃,最低l0℃。
牡丹疫病發生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絲體隨病殘體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生長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現一個侵染及發病高峰。雨后高溫或濕氣滯留發病重牡丹疫病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選擇高燥地塊或起壟栽培,防止莖基部淹水,適度澆水,注意排灌結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獲后清除病殘組織,減少來年菌源。
化學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消毒。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
以上就是牡丹疫病防治策略,為了不影響牡丹的觀賞價值,一定要及時防治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