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斑枯病又叫鐵葉病。此病主要為害葉片,葉上生大小不等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發展常受葉脈限制呈近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后期病斑顏色稍淺。表生黑色小點。病斑多并相互愈合,引起葉枯。葉柄和莖亦可受害,病部生暗褐色長形斑。
病原物:為白術殼針孢Septoria atractylodis Y.S. Yu et K. T. Chen.屬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殼針孢屬。分生孢子器葉面生,暗褐色球形,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孔口外露,圓形、黑褐色。分生孢子無色,線性,直或彎曲,1—5個隔膜。
發生規律:普遍發生,危害嚴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冬,次年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帶病的種根作種也是初侵染來源。田間發病后,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遇雨水濕潤釋放初分生孢子,籍風雨濺射傳播,不斷引起再侵染。病害的盛發期為白術生長中后期,此時段雨水多,病害發生重,造成植株葉片大量枯死,對產量質量影響很大。
防治方法:
1、白術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初侵染來源。
2、培育無病的根狀莖(術栽)種植。在種植前用多菌靈浸或噴霧處理作種的根莖或者栽種前將種采用70%威爾達甲托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漬3~5分鐘,撈出晾干待栽。
3、合理選地。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合理密植,降低田間濕度。
4、合理輪作。與非菊科作物實行2~3年輪換種植。
5、改進栽培技術。在雨水或露水未干前不宜進行中耕除草等農事操作,以防傳播病菌。
6、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威爾達甲托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以上就是關于白術斑枯病的相關知識,大家學會了嗎,白術斑枯病造成葉片早枯,導致減產,所以一定要及時進行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