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侵染機體引發的,主要以危害葉生為主,多從下部老葉的葉尖或近地部分葉柄發病,灰褐色病斑,腐爛,從葉尖呈倒“V”字形向內發展。其表面生灰色霉,邊緣明顯,外緣黃色,中部淡褐色,有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接觸地面的下部葉發病時初為水浸狀,后變褐色,迅速發展到葉柄基部,使外形及至整植株萎焉,嚴重時植株枯死。高濕時長霉為灰色,并形成黑色片狀菌核,菌核下,且扁平。病菌的菌絲體或分生孢子能在地表越冬,分生孢子借助氣流或流水傳播。再次侵染是通過氣流、雨水和農事操作傳播蔓延。病菌適溫為18~30℃,在陰、雨天相對溫度對達90%以上有利于發病,在早春露地栽培遇低溫高濕或連綿陰雨后易發病,土壤肥力不足、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高、受凍害或生長衰弱的植株易引發灰霉病。
三七灰霉病具體防治技術: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5-7天噴施1次,連續施藥2次。若導致芽腐,可用乙烯菌核利﹢百菌清﹢青枯靈按1:1:1混合后,稀釋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鏈接:12種藥劑對三七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評價結果表明,腐霉利對三七灰霉病菌抑菌效果最佳,并且藥效持久。戊唑醇、百菌清、氨基寡糖素3種藥劑也表現出一定的抑菌效果,但百菌清與氨基寡糖素藥效持久性差,建議優先選用腐霉利防治三七灰霉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