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葡萄白腐病 |
![]() |
別名:葡萄腐爛病、葡萄穗爛 癥狀:病害主要為害果穗和枝梢,葉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發病,病斑均發生在傷口處,開始呈水浸狀淡紅褐色邊緣深褐色,后發展成長條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點。當病斑環切時,其上部葉片萎黃枯死。后期病枝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呈絲狀縱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軸上形成淺褐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干枯。發病果粒先在基部變成淡褐色軟腐,逐漸發展至全粒變褐腐爛,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以后干縮呈有棱角的僵果極易脫落;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形成近圓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也產生灰白色小粒點,最后葉片干枯很易破裂。 病原:病菌為白腐盾殼霉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q.)Sacc.,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或)菌絲體隨病殘體遺留于地面和土壤中越冬。在僵果上的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絲體(即子座),它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這些越冬的病菌組織于第二年春季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雨水濺散而傳播,通過傷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又于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散發后引起再侵染。 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如黑虎香、尼克斯、白亞白利、克沙巴、早洲、安故、蓓蕾等。此外紅玫瑰香、黃玫瑰香、龍眼等易感病。佳里釀、馬福爾多、黑塞白利不抗病應因地制宜選用。 2、加強栽培管理 (1)增施有機肥料,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2)提高結果部位,第一道鐵絲距地50厘米,以下不留果穗,以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3)合理調節負載量,充分利用架面,并使新梢間距不小于5厘米,防止負載量過大影響樹體發 育、削弱抗病性。 (4)生長期及時摘心、綁蔓、剪除過密枝葉或副梢和中耕除草,改善架向及架式,以利田間通風 透光。注意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5)園地低洼處,設法改良土壤,加強排水。 (6)花后對果穗進行套袋,以保護果實,避免病菌侵入。用舊報紙袋成本低,效果也不錯。 3、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夏季修剪,留葉量不宜太多,保持架面通風透光要好,并適當提高結果部位。加強雨天的排水工 作,以減少發病條件。 4、藥劑防治 (1)土壤消毒 對重病果園要在發病前用50%福美雙粉劑、硫磺粉1份、碳酸鈣1份三藥混勻后撒在葡萄園地面上,每畝撒1~2公斤,或200倍五氯酚鈉、福美砷、退菌特,噴灑地面,可減輕發病。 (2)生長期的噴藥防治 開花前后以波爾多液、科博類保護劑為主,必須在發病前1周左右開始噴第一次藥,以后每隔10~15天噴1次,多雨季節防治3~4次。 葡萄白腐病的初次侵染源主要來自土壤,為了消滅土面上的病菌,可以用1份福美雙,1份硫黃粉和2份碳酸鈣,三者混合均勻后,于葡萄發病前撒施在葡萄園土面上,以殺死存在于土面上的病菌。每畝約用上述混合粉3~4斤。 套袋 在發病嚴重地區,接近地面的果穗可進行套袋。 無公害防治:將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釋,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霧,每5—7天噴藥1次,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病情嚴重時,按霉止300倍液稀釋,3天噴施一次。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