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蘋果干癌病、蘋果芽腐病
癥狀:只為害枝條,以l—3年生枝發病較多,產生潰瘍型病疤。病菌在秋季或初冬從芽痕、葉叢枝、短果枝基部,甚至傷口處侵入。病部初為紅褐色圓形小斑,逐漸擴大呈梭形,中部凹陷,邊緣隆起呈脊狀,病斑四周及中央發生裂縫并翹起。病皮內部暗褐色,質地較硬,多爛至木質部,使當年生木質部壞死,不能加粗生長。天氣潮濕時,在裂縫周圍有成堆著生的粉白色霉狀的分生孢子座。病部還可見到其他腐生菌的粉狀或黑色小點狀的子實體。后期病疤上的壞死皮層脫落,使木質部裸露在外,四周則為隆起的愈傷組織。翌年,病菌繼續向外蔓延,病斑又呈梭形同心環紋狀擴大一圈;如此,病斑年復一年地成圈擴展。被害枝易從病疤處被風折斷,造成樹體缺枝,有的樹甚至無主枝或中央領導枝,引起產量銳減。
病原:病原為 Nectri galligena稱蘋果梭疤病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為Cylindro sporium mali稱仁果干癌柱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病原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助昆蟲及雨水、氣流傳播。秋天落葉前后,為病菌的主要侵染時期。病菌只能從傷口侵入,其中以葉痕周圍的裂縫為主,也可從病蟲造成的傷口、剪鋸口和凍傷處侵入。在秋、冬季較溫暖、潮濕、春季降雨較多、濕度大,且氣溫回升較慢地區,容易發病。地勢低洼,土壤較黏重、潮濕,秋季易積水,以及偏施氮肥的果園,發病較重。進入盛果期的十多年生大樹,易發病。
防治措施:清除菌源,細枝感病后,應結合果園修剪剪除病枝。如大枝發病應在春季結合防治腐爛病進行刮治病斑。加強栽培管理,減少侵入傷口。加強肥水管理,修剪適度,以增強樹體的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