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蘋果瘡痂病、蘋果黑點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上病斑近圓形或呈放射狀,初期葉上生綠褐色霉層,稍后霉層漸變為褐色至黑色。嚴重時病斑布滿全葉,葉片枯焦,易早期脫落。葉柄、葉脈及果實等上的癥狀都與梨黑星病相似,特點是后期在病斑上均覆蓋一層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蘋果黑星病的病原菌是蘋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Wint.,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發病規律:蘋果黑星菌的子囊殼大多在秋冬形成。在培養基上,20C和pH4.5~5.8時生長最適。實體形成后,在紫褐色的予實體層上產牛白霜狀擔孢子,擔孢子陸續成熟,隨風雨傳播,通過傷口侵入,在木質部定植,然后沿導管上下蔓延。春、秋雨季是病菌侵入的有利時期。樹體從感病到出現癥狀需1~2年時間。發病后,重病樹1~2年死亡;輕病樹可活十多年,部分病樹還可白行恢復健康。該病的發生與果園地勢、管理水平及品種密切相關。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鹽堿過重、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重;果園管理粗放。傷口不及時保護等均易導致病害發生。大樹較幼樹易感病。蘋果各品種間感病性存在差異。
防治措施:(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低洼積水地注意及時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強樹勢。
(2)清除初侵染源。挖除果園內重病樹、病死樹、根蘗苗,清除病根,鋸除發病枝干,及時刮除病苗子實體集中燒毀或深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