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腐病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過冬,等到來年,其病菌借助于雨水、灌溉水等水流進行傳播,尤其是田間溫度達到22~26℃時 ,土壤中的濕度加大,病發會比較嚴重。
牛蒡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剛發芽的幼苗,地際部被侵染,可形成幼苗立枯。稍大苗子被侵染,根的尖端或枝根水浸狀,變黑,重時根腐。成株期只為害根部,在根部形成邊緣不明顯的暗黑色不規則形病斑,其大小4~10厘米,進一步發展可擴及整個極部。嚴重時病斑向內部組織發展,細根腐爛,根停止伸長肥大,形成根腐狀。病斑多在根距地面10~40厘米部位。
牛蒡根腐病發生,對其產量的影響非常的大,甚至還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要加強防治,常見的額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1、發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或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500倍液。
2、做好田間排灌系統,雨后及時排水,嚴防地面積水。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
3、避免重茬種植,尤其是重病地應與糧食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4、施足腐熟糞肥,增施磷、鉀肥,適當施用石灰。
5、使用早熟品種,早播早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