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水稻細條病、水稻條斑病。
癥狀:細菌性條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浸狀小斑,很快在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大小約1×10mm,病斑兩端呈浸潤型綠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狀黃色菌膿,干后呈膠狀小粒。白葉枯病斑上菌溢不多不常見到,而細菌性條斑上則常布滿小珠狀細菌液。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病情嚴重時葉片卷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病原:病原為稻黃單胞菌稻生致病變種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Fang et al) Swings.,屬細菌。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由稻種、稻草和自生稻帶菌傳染,成為初侵染源,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傳染。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菌膿可借風、雨、露等傳播后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臺風暴雨造成傷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過深加重發病。
防治措施:(1)加強檢疫,把該菌列入檢疫對象,防止調運帶菌種子遠距離傳播。
(2)選用抗(耐)病雜交稻,如桂31901,青華矮6號,雙桂36,寧粳15號,珍桂矮1號,秋桂11,雙朝25,廣優,梅優,三培占1號,冀粳15號,博優等。
(3)避免偏施、遲施氮肥,配合磷、鉀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忌灌串水和深水。
(4)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100g,對水50L,用葉枯寧防效上不去時,可在施用葉枯寧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強氯精2500倍液,防效明顯提高。此外,每667m2還可選用10%氯霉素100g或70%葉枯凈(殺枯凈)膠懸劑100-150g、25%葉枯靈(渝-7802)可濕性粉劑175-200g,對水50-60L噴灑。也可在5葉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噴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菌靈),每667m2用量為25-50g,對水50kg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