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舟形毛蟲、蘋果天社蛾、黑紋天社蛾
分布為害:蘋掌舟蛾 Phalera f;avescems Bremer et Grey 鱗翅目,舟蛾科。別名 舟形毛蟲、舟形鲇嘶、蘋果天社蛾、黑紋天社蛾、舉尾毛蟲、舉肢毛蟲、秋粘蟲、蘋天社蛾、蘋黃天社蛾。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陜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扛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云南等地。寄主 櫻花、榆葉梅、貼梗海棠、梅花、櫻桃、海棠、火棘、山楂、蘋果、梨、杏、桃、李、榆、柳、龍爪槐、槲、枇杷等。
發生規律:蘋掌舟蛾1年發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或附近土中越冬。在樹干周圍半徑0.5~1m,深度4~8cm處數量最多。成蟲最早于次年6月中、下旬出現;7月中、下旬羽化最多,一直可延續至8月上、中旬。成蟲多在夜間羽化,以雨后的黎明羽化最多。白天隱藏在樹冠內或雜草叢中,夜間活動;趨光性強。羽化后數小時至數日后交尾,交尾后1~3天產卵。卵產在葉背面,常數十粒或百余粒集成卵塊,排列整齊。卵期6~13天。幼蟲孵化后先群居葉片背面,頭向葉緣排列成行,由葉緣向內蠶食葉肉,僅剩葉脈和下表皮。初齡幼蟲受驚后成群吐絲下垂。幼蟲的群集、分散、轉移常因寄主葉片的大小而異。為害梅葉時轉移頻繁,在3齡時即開始分散;為害蘋果、杏葉時,幼蟲在4齡或5齡時才開始分散。幼蟲白天停息在葉柄或小枝上,頭、尾翹起,形似小舟,早晚取食。幼蟲的食量隨齡期的增大而增加,達4齡以后,食量劇增。幼蟲期平均為31天左右,8月中、下旬為發生為害盛期,9月上、中旬老熟幼蟲沿樹干下爬,入土化蛹。
為害特征:蛀莖害蟲;刺吸害蟲;地下害蟲幼蟲食害葉片,受害樹葉片殘缺不全,或僅剩葉脈,大發生時可將全樹葉片食光,造成二次開花,影響產量,危及樹勢。
防治措施:1. 人工防治:蘋掌舟蛾越冬的蛹較為集中,春季結合果園耕作,刨樹盤將蛹翻出;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幼蟲尚未分散之前,巡回檢查,及時剪除群居幼蟲的枝和葉;幼蟲擴散后,利用其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振動有蟲樹枝,收集消滅落地幼蟲;
2. 生物防治:在卵發生期,即7月中下旬釋放松毛蟲赤眼蜂滅卵,效果好。卵被寄生率可達95%以上,單卵蜂是5~9頭,平均為5.9頭。此外,也可在幼蟲期噴灑每g含300億孢子的青蟲菌粉劑1000倍液。發生量大的果園,在幼蟲分散為害之前噴灑青蟲菌懸浮液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4%~100%;使用25%滅幼脲3號、蘇脲 1號懸浮劑1000~2000倍液,防治效果達86.1%~93.3%,但作用效果緩慢,到蛻皮時才表現出較高的死亡率;蘋掌舟蛾的寄生性天敵有日本追寄蠅(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和家蠶追寄蠅(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松毛蟲赤眼蜂。
3. 藥劑防治:藥劑為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