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芒果細菌性潰瘍病、芒果細菌性角斑病、芒果枯萎病
癥狀:主要為害梢、葉及果實。未轉綠新梢染病葉片現針頭大小的小黑點,后擴展為凸起的小黑斑,四周有黃暈,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大黑斑,葉中脈葉柄生縱裂條斑。果實染病初果皮上生針頭狀黑色小點,后擴展為火山口狀黑褐色潰瘍斑,易誘發炭疽菌、蒂腐菌侵入。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芒果產區發生普遍。
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 indicae (Patel,Moniz et Kulkarni) Robbs, Ribeiro et Kimura 稱油菜黃單胞桿菌芒果致病變種,屬細菌。
發病規律:初侵染源來自帶病種苗及田間越冬的病殘體和帶病老葉,翌春條件適宜時從葉片或果實的自然孔口或機械傷口侵入,我國華南沿海一帶芒果掛果后期至秋梢生長期遇有臺風暴雨頻繁襲擊,造成大量機械傷,病原細菌常乘機侵入引起發病。向風地帶或低洼果園發病重。避風、地勢高的果園發病輕。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廣東本地芒、廣西10號芒果易染病。
防治措施:1、營造防風林或芒果園建在林地之中,減少臺風暴雨襲擊,可減輕發病。
2、新建芒果園,要嚴格選擇健康無病苗木。加強管理,發現病葉及時剪除并定期噴灑0.5:1:100倍式波爾多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20%龍克菌懸浮劑7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3、選用紅象牙、Mayers等抗病品種。紫花芒、綠皮芒、串芒、奧西1號中度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