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豇豆銹病
【癥狀特征】: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和豆莢有時也發病。初期多在葉片背面形成黃白色小斑點,微隆起,擴大后成紅褐色瘡斑,叫做夏孢子堆。具暈圈,瘡斑破裂后散放出紅褐色粉末狀物,瘡斑處的葉片正面產生綠斑。葉脈和莖的夏孢子堆呈條狀或近圓形。植株生長后期病部產生黑色瘡斑,為冬孢子堆,瘡內含有黑色粉末狀物。
【發生規律】:病菌喜溫暖高濕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濕度95%以上。豇豆感病生育期在開花結莢到采收中后期。多年連作、菜地低洼、排水不良及栽培上過于密植或植株徒長、通風透光差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夏秋高溫多雨年份發病重。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實行輪作,合理布局,春秋茬豆地隔離,調緊品種和播種期,使收獲盛期避開雨季,收獲后清潔田園等措施,均可減輕發病。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下列藥劑噴灑: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50%萎銹靈乳油800~1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敵唑酮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50%硫黃懸浮劑200~300倍液。一般7~10天噴1次藥,其中粉銹寧、敵唑酮和敵力脫的用藥間隔延至1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