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豆天蛾 |
![]() |
別名:大豆天蛾 分布為害: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鱗翅目,天蛾科。分布在除西藏外的其他各省、市、區。寄主 洋槐、女貞、刺槐、泡桐、榆、柳、槐、藤蘿植物及豆科植物等。 發生規律:在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年發生1代,湖北年發生2代,均以老熟幼蟲在9~12cm土層越冬。翌春移動至表土層化蛹。一代發生區,一般在6月中旬化蛹,7月上旬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為成蟲產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幼蟲發生盛期,9月上旬幼蟲老熟入土越冬。二代發生期,5月上中旬化蛹和羽化,第一代幼蟲發生于5月下旬至7月十旬,第二代幼蟲發生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年以8月中下旬為害最烈。9月中旬后老熟幼蟲入土越冬。成蟲飛翔力很強,但趨光性不強,喜在空曠而生長茂密的豆田產卵,一般散產于第3、4片豆葉背面,每葉1粒或多粒,每雌平均產卵350粒。卵期6~8天。幼蟲共5齡。越冬后的老熟幼蟲當表土溫度達24℃左右時化蛹,蛹期10~15天。幼蟲4齡前白天多藏于葉背,夜間取食(陰天則全日取食);4~5齡幼蟲白天多在豆稈枝莖上為害,并常轉株為害。 為害特征:豆天蛾以幼蟲取食大豆葉,低齡幼蟲吃成網孔和缺刻,高齡幼蟲食量增大,嚴重時,可將豆株吃成光桿,使之不能結莢。 防治措施: ⒈農業防治 ⑴選種抗蟲品種,在種植大豆時,選用成熟晚、稈硬、皮厚、抗澇性強的品種,可以減輕豆天蛾的為害。 ⑵及時秋耕、冬灌,降低越冬基數。 ⑶水旱輪作,盡量避免連作豆科植物,可以減輕為害。 ⒉物理防治 利用成蟲較強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可以減少豆田的落卵量。 ⒊生物防治 用殺螟桿菌或青蟲菌(每克含孢子量80~100億)稀釋500~700倍液,每畝用菌液50千克。 ⒋藥劑防治 ⑴噴粉用2.5%敵百蟲粉劑或2%西維因粉劑,每畝噴2~2.5千克。 ⑵噴霧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或45%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劑5000倍液,每畝噴藥液75千克。 |
![]() |
相關作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