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稱】:菜豆灰霉病
【癥狀特征】:莖、葉、花及莢均可染病。先在根頸部向上11-15cm處現出紋斑,周緣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淺黃色,干燥時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纖維狀,濕度大時上生灰色霉層。有時病菌從莖蔓分枝處侵人,致病部形成凹陷水浸斑,后萎蔫。苗期子葉受害,呈水浸狀變軟下垂,后葉緣長出白灰霉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葉片染病,形成較大的輪紋斑,后期易破裂。莢果染病先侵染敗落的花,后擴展到莢果,病斑初淡褐至褐色后軟腐,表面生灰霉。
【發生規律】:病菌可通過病殘體、水流、氣流、農具及衣物等傳播,腐爛的病果、病葉、病卷須、敗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發病。
【防治措施】:農業防治:保護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蓋,加強棚內的通風,降低棚內濕度。適當降低密度,及時摘除病葉、病莢,清除病株殘體,徹底銷毀。
藥劑防治:田間應注意檢查,發現零星病斑時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10%速克靈煙劑每畝250克,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250克,傍晚閉棚點燃。遇陰雨天可用10%萬霉靈粉塵劑,每畝1公斤噴粉。晴天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克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續噴藥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