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 蘋果 | 葡萄 | 番茄 | 黃瓜 | 辣椒 | 柑橘 | 更多.. |
南瓜缺鎂 |
【主要癥狀】 瓜類蔬菜發生缺鎂癥時,下位葉片葉脈間均勻褪綠,逐漸黃化,葉脈包括細脈保持清晰綠色。南瓜整個葉片褪綠較均勻,葉脈與葉脈在顏色上對比不明顯。目前,黃瓜和絲瓜較易缺鎂,尤其是絲瓜,與南瓜相比,色界清晰,形似雕刻。病癥較重時,黃瓜葉片脈間會出現黃白色塊狀壞死,絲瓜葉肉及葉緣呈黃白色干枯。 診斷時,要注意與自然衰老葉片相區別, 由于缺鎂易發生在生長中后期,因此,常被誤認為是自然衰老現象。但兩者是有區別的,自然衰老的葉片黃化均勻,葉脈葉肉同步褪綠,常呈枯萎狀,缺少新鮮感。而缺鎂葉片保持鮮活時期較長,葉脈不褪綠。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分析土壤有效鎂的含量,一般上壤以有效鎂(MgO)含量小于100毫克/升為診斷指標,植株葉片全鎂的測定診斷指標多數蔬菜足0.2%~0.3%,低于這個含量為缺鎂。 【發病原因】 ①土壤供鎂不足 土壤供鎂不足是造成蔬菜缺鎂的主要原因。中國東南部溫暖多雨,淋溶比較強烈,一般為缺鎂癥易發區域,特別是輕質土壤更甚。影響土壤有效鎂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土壤的風化程度,不同的土壤由于成土母質和風化程度不同,其含鎂量不盡相同,紅壤風化程度高,礦物分解比較徹底,一般含鎂很少,只有0.06%~0.30%,紫色土屬幼年上類,風化程度低,含鎂可高達3%。一般土壤全鎂量與有效鎂有較好的相關性,全鎂高的土壤有效鎂也比較高。江南一帶的紅壤性蔬菜基地缺鎂較易發生,需要重視鎂肥的施用。其二,土壤質地,土壤砂性強,鎂容易被淋洗,土壤中有效態鎂低,往往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一般不同質地有效鎂由低到高的順序是:砂土、砂壤土、壤土、粘(黏)土。質地較粗的缺鎂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谷、丘陵地區,其蔬菜基地也應更加關注。其三,土壤酸堿性,土壤有效鎂與酸堿性密切關系,土壤有效鎂隨上壤酸性增加(pH值下降)而降低。酸性較強的土壤往往供鎂不足,主要原因是酸促使有效鎂淋失。 ②氣候條件 氣候條件對缺鎂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多雨,二是干早和強光。多雨導致鎂的流失,這種影響是大區域性的,如南方缺鎂土壤分布多。干旱、強光誘發缺鎂是一種小區域影響。例如,處于畦邊田角充分暴露于陽光下的蔬菜比處于內行互相蔭蔽的有多發、重發傾向。干早減少了蔬菜對鎂的吸收,夏季強光會加重缺鎂癥,可能是強光破壞了葉綠素,加速葉片褪綠。 ③ 施肥不當 當蔬菜過量施用鉀肥和銨態氮肥時會誘發缺鎂,因為過量的鉀、銨離子破壞了養分平衡,抑制了植株對鎂的吸收。蔬菜普遍的偏施氮肥,也足目前蔬菜缺鎂較多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①施用鎂肥 對于土壤供鎂不足造成的缺鎂可施鎂肥補充,一般用硫酸鎂等鎂鹽,每畝用量約2~4千克 (按Mg計)。對一些酸性 土壤最好用鎂石灰(白云石燒制的石灰)50~100千克,既供給鎂,又可改良土壤酸性。許多化肥如鈣鎂磷肥都含有較高的鎂,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施肥狀況因地制宜加以選擇。據一些資料報道,磷肥和鎂肥配合施用有助于鎂的吸收。 對于根系吸收障礙而引起的缺鎂,應采用葉面補鎂來矯治。一般可用1%~2%的硫酸鎂溶液,在癥狀嚴重之前噴灑,每隔5~7天噴l次,連噴3~5次。也可噴施硝酸鎂等鎂肥。 ②控制氮鉀肥的用量 對含鎂最低的土壤,要防止過量氮肥和鉀肥對鎂吸收的影響。尤其是大棚蔬菜往往施肥過多,又無淋洗作用,導致根層養分積累,抑制了鎂的吸收。因此,大棚內施氮鉀,最好采用少量分次施用。 |
相關作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