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名稱】:蔥薊馬,纓翅目薊馬科。別名煙薊馬。分布:全國各地。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2~1.4mm,淡褐色。觸角7節。翅狹長,翅脈稀少,翅的周緣具長纓毛。卵:長0.29mm,初期腎形、乳白色,后期卵圓形、黃白色,可見紅色眼點。若蟲:共4齡。
【為害特點】: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為害寄主植物的心葉、嫩芽,使蔥形成許多長形黃㈠斑紋,嚴重時,蔥葉扭曲枯黃,無法牛食。近年該蟲為害大蔥猖獗。
【生活習性】:華北年生3~4代,山東6~10代,華南20代以上。以成蟲或若蟲在大蔥葉鞘內或土縫中或雜草株間、蔥地里越冬。在25~28℃下,卵期5~7天,幼蟲期(1~2齡)6~7天,前蛹期2天,“蛹期”3~5天。成蟲壽命8~10天。雌蟲可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產卵約50粒(21~178粒),卵產于葉片組織中。2齡若蟲后期,常轉向地下,在表土中經歷“前蛹”及“蛹”期。以成蟲越冬為主,也有若蟲在蔥、蒜葉鞘內側、土塊下、土縫內或枯枝落葉中越冬,尚右少數以“蛹”在土中越冬。在華南無越冬現象。成蟲極活躍,善飛,怕陽光,早、晚或陰天取食。初孵幼蟲集中在蔥葉基部為害,稍大即分散。在25℃和相對濕度60%以下時,有利于蔥薊馬發生,高溫高濕則不利,暴風雨可降低發生數量。一年中以4~5月為害最重。東北、西北5月下旬~6月上旬受害重。
【防治方法】:(1)清除蔥薊馬越冬場所,減少越冬蟲數,栽蔥前清潔田園。大蔥生長期間勤除草中耕,改變蔥田生態條件,適當增加濕度,抑制蔥薊馬為害。
(2)發生初期噴灑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99.1%敵死蟲乳油300倍液或5%氟蟲腈懸浮劑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