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是一種專為害枇杷葉片的害蟲,在我國枇杷產區(qū)發(fā)生較普遍。主要是以幼蟲咬食葉片、幼芽或幼果危害。
該蛾年發(fā)生二代,以幼蟲越冬,在翌年5月進行化蛹,第一代蛹期6-7天,第二代13-16天。幼蟲有10齡,6-7月發(fā)生第一代幼蟲,9-10月發(fā)生第二代幼蟲,幼蟲有假死性,群集在葉片上,遇驚嚇后,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在草叢石礫堆中吐絲結繭化蛹。11月幼蟲進入越冬期。成蟲壽命3-7天,有趨光性晝伏夜出,白天在葉間或雜草中,夜間活動。卵期約15天。管理粗放的果園發(fā)生較多。
防治方法
1、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科學修剪,剪除病殘枝及茂密枝,注意果園排水措施,保持適當的溫濕度,冬季結合修剪,深翻土壤,將越冬蛹凍死,清理果園,減少蟲源。
2、根據幼蟲有假死性,可震動樹干,進行捕殺。
3、在成蟲發(fā)生期,利用其有趨光性,可在夜間用黑光燈誘殺。
4、化學防治:盡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