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月季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藥用植物。根莖癌腫病對月季的危害較大,會嚴重影響月季的生長和觀賞。
月季根頸癌腫病又名月季根癌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普遍發生于溫室和圃地種植的月季,常造成嚴重危害。該病除浸染月季外,還浸染菊、石竹、天竺葵、梅和櫻花等多種植株。月季根莖癌腫病主要危害植物根莖,形成較為嚴重的危害,我們要及時的進行防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月經根莖癌腫病的病狀和防治方法。
該病由細菌引起,為根癌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 .)Conn .],又稱根癌農桿菌。 病原細菌可在病株瘤內或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上生存一年發上,靠雨水、灌溉水或嫁接或地下害蟲等傳播,遠距離傳播靠病苗和種條。病原細菌從傷口侵入,潛育期數周至一年,因氣候、病原菌數量及寄主生長狀況而異。病原細菌可忍受-32℃的低溫,可能存在潛伏浸染。當植株在低于10℃時受浸染后可不表現癥狀,但病菌仍具活力,一旦溫度升高就表現癌腫癥狀。
月季根頸癌腫病主要發生在根頸處,也可發生在主、側根或莖桿的嫁接處和切花、剪枝切口上。癌腫剛出現時在病部表面形成突起,后逐漸膨大呈球形。幼瘤質地較軟,表面光滑;隨著瘤增大,質地變硬并木質化,顏色變褐黑色,表面粗糙開裂。發病后可造成植株生長緩慢,產花量減少。
病株、帶菌土壤或圃地流出的帶菌污染水與病害發生關系密切。月季常在栽培操作中如起苗、沖洗或低溫貯藏時碰傷而受浸染。偏堿的沙壤土發病率較高。嫁接時切接比芽接發病率要高。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清除病株或病瘤,溫室苗床或病土可用熱力消毒(60℃,30分鐘)或藥劑(如氯化苦)肖毒處理。病區還可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2、生物防治。用放射形土壤桿菌(A .radiobacter)K-84菌株采用菌液浸泡、浸漬或噴霧等方法處理種子、插條、接穗和裸根苗,可有效防止月季根癌病的浸染。菌液應放在低溫下保存。稀釋后的菌液應當天使用,且不能與其他農藥或肥料混合使用。
3、藥劑防治。病苗可選用500-2000×0.000001質量百分濃度鏈霉素溶液浸泡30分鐘或在1%硫酸銅液中浸泡5分鐘后再栽植。病株可切除腫瘤后用上述藥劑涂抹傷口進一步殺滅病菌。嫁接所用工具最好也進行消毒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