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麥覆膜技術要點介紹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5-9 |
小麥種植現在也可以覆膜了,其栽培管理技術如下: 一、增產機理 (一)提高地溫,促進小麥生育進程:地膜小麥可顯著提高膜下地溫,加快小麥生育進程,各個生育期明顯提前。據觀測地膜小麥5cm土壤溫度,冬前分糵期比對照高0.9℃,越冬期高0.1℃,返青期高2.5℃~8℃,起身期高2.7℃;地膜小麥出苗期比對照早1~4天,返青期早6~7天,起身期早4~6天,拔節期早4~5天,姚旗,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均早2~3天,成熟期提前 l~2天。 (二)節水保墑,增強小麥抗旱能力:據資料介紹,地膜小麥可使無效的棵間蒸發減少 l/2~1/3,膜下土壤含水量顯著增加。經測定0-20cm土壤含水量,各個時期地膜小麥土壤含水量均比普通小麥高0.2~7.4個百分點,20-40cm土壤含水量則均比普通小麥高1.1~4.2個百分點。 (三)增加群體,單位面積穗數較足:由于地膜小麥具有顯著地增溫保墑作用,因而有利地促進了小麥分糵及生長,群體較大,個體健壯,穗數增加,并且表現出播期越晚,增加群體的作用越大。 (四)個體健壯,干物質積累較多:地膜小麥根系發達,可以擴大吸收范圍,吸取深層土壤水分,增強小麥抗旱能力,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地膜小麥葉面積較大,干物質積累較快。 (五)穗大粒多,粒重較高:地膜小麥的溫度效應可使小麥返青期提前6~7天,而挑旗期僅提前l~4天,使小麥幼穗分化期延長3~5天,有利于形成大穗。再加上單株發育健壯,也有利于穗大粒多。地膜小麥灌漿期比對照早2~5天,不僅相應延長了灌漿時間,而且使整個灌漿過程處在較低溫度條件下進行,可躲避干熱風的危害,有利于正常灌漿,增加粒重。 二、主要栽培技術: (一)選地:應選擇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墑情較好地中上等田塊。雜草過多地塊不宜種植地膜小麥。 (二)品種選用:應選用分蘗力強、幼莖匍匐,矮稈葉厚的大穗大粒品種。 (三)整地:要精細整地,做到地表無土塊和豎立硬物,以使地膜緊貼地面,確保升溫保墑效果;地面要平,不能有坑洼,以免積水;腹膜之前要耙耱,底墑差或地太虛時還應鎮壓。 (四)施肥:地膜小麥一般不追肥,有機肥和底肥應全作底肥,結合播種覆膜前淺耕施入。有機肥:較露地栽培增加0.5~1倍,翻入15~20厘米土層中。播前淺施氮、磷化肥(基肥、追肥1:1)旱地晚麥采取增施磷肥并與有機肥集中一次底施(氮:磷=1:1);施CO2肥:每畝用2.5~3公斤碳酸氫鈉,加25~30公斤濕土拌勻撒入麥行中,蓋膜時隨施隨蓋;肥水好的麥田,在蓋膜前和揭膜后噴灑矮壯素。 (五)覆膜:地膜小麥是先覆膜后穴播,可采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地7行覆膜穴播機一次完成作業;也可先用人工或覆膜機先覆膜再用人力穴播機播種。所用塑料薄膜地厚度為0.005~0.008毫米,幅寬750~1400毫米。膜兩邊壓入土中部分不超過100毫米,兩幅膜間空行為250~300毫米。要盡量增大地膜采光量,并做到覆膜平整,與地面接觸緊密,拉緊壓實,不能彎曲,膜上每隔一米壓一道土,防止大風鼓膜。有坡度地旱地隨等高線腹膜,以便接納雨水。 (六)播種:適期播種,機引覆膜穴播機采用1400毫米幅寬地膜每幅膜種7行,行距20厘米,穴距10~11厘米,膜間距25~30厘米,每畝種2.8萬~3.1萬穴。如用人力穴播機播種,行距17~20厘米,即1400毫米幅寬地膜每幅膜種7~8行;750毫米幅寬每幅種4~5行,行距15~20厘米。機械覆膜地膜間距較大,膜間可加種1行小麥或其他作物。播種深度一般為4~4.5厘米。用人力穴播機播種要覆膜后立即播種,墑情差時要提前覆膜。 (七)適時揭蓋膜:蓋好地膜:使膜緊貼地表,四周壓實。發現破口及時用土封好。適時播種的麥田在日平均溫度3℃左右,土壤夜凍日化,麥苗基本停長,葉片無凍害時蓋膜。一般弱苗宜早蓋,壯苗可稍晚。旱地晚麥應播后就蓋。適時揭蓋:春季日均溫穩定在3~5℃以上時為揭膜適期,即露地麥春l葉露尖前時即應揭膜,并應先打開兩頭通風鍛煉2~3天,然后將地膜全部揭開。 |
![]() |
![]() |
相關閱讀 |
苦瓜斑點病的癥狀表現、發病條件及防治方法 |
亞麻莖褐斑病發病條件及綜合防治技術 |
夏季農藥選擇與施用注意要點總結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