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控制農藥殘留的應對策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6-5 |
眾所周知,農藥殘留是在農藥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中造成的,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然就有控制的辦法。 一是加強“源頭”控制,即農藥產品質量和標簽標注的控制。由于農藥產品問題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主要有三種情況:首先是農藥產品標簽上對農藥有效成分的標注不準確或不醒目,導致農民使用不當;其次是農藥產品中添加有未在標簽上注明的“隱性成分”,“掛羊頭賣狗肉”產品導致使用后造成農藥殘留;再次是農藥產品質量低下造成防治效果差,導致農民重復用藥和增加用藥量。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相關部門加強對農藥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嚴格監管;其次是農藥生產企業要從嚴把關,從產品質量、標簽標注等方面規范行為;再次是農藥經銷商要經銷“三證齊全”、質量可靠的產品,杜絕“假冒偽劣”農藥產品流到農民手中。 二是加強“產中”、“用前”控制。如農藥生產企業污水的不達標排放,農藥生產企業和經銷企業的倉儲場所、農藥運輸工具清洗、農藥運輸過程發生事故等造成農藥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嚴重污染。因此,必須加強農藥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嚴格管理,防治發生農藥污染事故;一旦發生污染事故,應當及時做適當的處理,控制污染擴大;農業生產中避免使用受到農藥污染的水源。 三是加強農業生產中農藥使用的指導和管理。農業生產中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是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最重要、最關鍵的途徑,農業生產者必須掌握和運用農藥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則,特別是要嚴格按照農藥合理使用規范,做到“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采用恰當的用藥方式,選擇適當的用藥時期,掌握適當的用藥量,嚴格控制用藥次數,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實行交替輪換用藥”,同時要注意“預防農作物產生藥害,預防產生抗藥性,預防人畜中毒”。 四是加強農產品“采前”、“收前”農藥殘留管理。農產品“采前”、“收前”農藥殘留管理是一個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必須進行嚴格監測。如發現農藥殘留超標,可通過推遲采收等有效措施使農產品農藥殘留消解。 五是加強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農藥殘留監管。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農藥殘留監管是農產品達到消費者購買之前的“最后一道關口”,必須嚴格監管。開展全面、系統的農藥殘留監測工作,不僅能夠及時掌握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狀況和規律,查找農藥殘留形成的原因,還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提供依據。 六是加強《農藥管理條例》、《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是防止農藥殘留超標的有力保障。 |
![]() |
![]() |
相關閱讀 |
百菌清退出歐盟,硫磺殺菌劑有望“乘勢而上”? |
未來土壤線蟲防治市場空間和機會越來越大 |
麥草畏飄移藥害導致兩大化工巨頭被判賠2.65億美元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