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原藥企業向制劑方向突破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0-11-7 |
近日發布的《2010中國農藥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農藥產能已經超過220萬噸,處于嚴重過剩狀態,許多企業不能正常運行。以草甘膦原藥市場為例,目前仍一蹶不振,80%草甘膦企業的生產裝置處于限產或關停狀態。與此相對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制劑出口比例明顯增大,出口金額的增長速度也高于原藥,盡管眾多制劑企業也在面對需求增長不快的困境,但相對于原藥市場情況,已經好許多了。 這樣的對比,用上海泰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曉宏的話來描述更為簡單:過去原藥企業幸福的時候,制劑企業困難,現在反過來了。 記者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屆全國農藥交流會后采訪多家農藥企業時,很多企業談到了這樣的變化,而原藥企業已經開始踏足下游,欲與制劑企業分食“蛋糕”。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農化市場營銷部副經理嚴玉聽認為,原藥的深加工是原藥企業消化產品的不錯選擇,可實現產品價值的增值。他以草甘膦為例算了一筆賬:1噸草甘膦含量在95%的原藥價格目前在2萬元/噸左右,但每噸原藥可以通過劑型深加工成草甘膦異丙胺鹽水劑3.16噸,其價格按照目前小包裝 16000元/噸計,可升值為50666元;如果加工成757銨鹽顆粒劑,可以配制1.382噸,其小包裝的市場價格按40000元/噸計,價值為 55280元,增值更加明顯。 浙江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俊認為,未來10年,中國的農藥企業會從產業的整合上謀求突破。“種菜的想開飯館,開飯館的想種菜,這是一個潮流!币簿褪钦f,原藥企業可能會介入利潤高的制劑領域,實現從原藥低利潤向制劑高利潤的轉變;另一種趨勢是制劑企業為了得到穩定的原料來源,可能會向原藥的方向發展。但這兩種趨勢里,更強勢的會是第一種。 一位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原藥企業掌握著上游的原藥合成工藝,同單純的制劑配制企業相比,他們來做制劑產品應該更具有市場競爭力。但國內原藥企業的制劑產品往往做不過沒有原藥合成的制劑企業,原因是他們要么只注重產品的有效含量,而不重視助劑、產品應用環境和效果,要么認為做制劑太麻煩,又是服務又是配貨,弄不好還要退貨,風險太大,不太重視制劑的生產和銷售,或者是依靠銷售原藥的方法和模式去銷售制劑產品,在技術推廣和售后服務方面也遠遠沒有專業制劑企業做得那么到位,所以其制劑產品一直沒有成為消化自己原藥產能的主力軍。 的確,農藥制劑直接連接著用戶,涉及銷售渠道的建設、品牌的宣傳、使用技術的推廣、售后服務及產品的賒銷等,成交過程比原藥銷售更復雜。然而,深圳諾普信公司、青島海利爾公司、惠州中迅公司、濟南科賽基農公司等一大批強勢制劑企業卻越做越大。 其實,在眾多原藥企業埋頭拼價格、搶出口的時候,已經有少數企業抬起頭來,將精力用在開發制劑產品上,通過延伸產品價值鏈謀求突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創制新型殺蟲劑氯氟醚菊酯的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集原藥及制劑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都是這樣的例子。 延伸產品價值鏈也是創立自主品牌、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出口農藥主要以原藥(包括母液)為主,大約占出口總量的60%。據山東科賽怡銳化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農藥的出口,比如3610克/升的草甘膦1升在西非某些國家零售價可達到6美元,但利潤大部分被他們的進口商賺取,我國的農藥生產企業賺取一點點可憐的生產費用。因此,我國農藥企業利潤微薄的重要原因就是渠道控制力不強,沒有自主品牌建設,命運永遠被國外進口商掌控。 據了解,目前我國可生產農藥劑型120多種,制劑超過3000種。大部分原藥只能加工成5~7種制劑,而發達國家一個農藥品種可加工成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制劑,并向不用或少用有機溶劑的液體制劑或固體制劑方向發展。這樣的局面或將在未來幾年有所改變。國內25家草甘膦相關企業一致表示,2010~2015年將重點發展高效制劑產品,積極發展草甘膦混配產品,適度發展配套中間體產品,加大草甘膦制劑產品的研發力度。 |
相關閱讀 |
農藥:2012年進出口情況簡析 |
農業農村部:推進生物源農藥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 |
農藥利用率采取措施與對策去提高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