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基腐病又稱豌豆苗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豌豆幼苗期。種子染病,引起爛種,幼苗莖基部或根頸部變為褐色至紅褐色縊縮、腐爛;子葉染病,在子葉上產生紅褐色近圓形病斑;莖基部和根頸部染病,產生紅褐色橢圓形或長條形病斑,后病部逐漸凹陷,當擴展到繞莖一周后,病部收縮或龜裂,致幼苗生長緩慢、折倒或逐漸枯死。濕度大時長出淺褐色蛛絲狀霉。
豌豆基腐病病原為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類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 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傳播。該菌除為害豆類外,還可侵染瓜類、茄果類、白菜、油菜和甘藍等
發病條件 :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或反季節栽培,均易誘發此病。
防治方法:提倡施用95%綠亨1號精品3000倍液或移栽靈混劑,其殺菌力強,且能促進植物根系對不良條件抵抗力;也可在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靈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當立枯絲核菌和腐霉菌混合發生時,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1300-2000升/畝。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