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菌核病的防治要點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2-9-19 |
◆癥狀:綠豆菌核病在棚室或露地均有發生。進入開花結莢階段,病株基部呈灰白色,致全株枯萎,剖開病莖可見鼠糞狀菌核。莢染病:初呈水漬狀,后逐漸變成灰白色,有的長出黑色菌核。 ◆病原: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菌核球形,直徑0.5-1mm,黃褐色,似油菜籽。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綠豆田里的病殘體上或混在堆肥及種子中越冬。翌年,越冬菌核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成熟后,將囊中孢子射出,隨風傳播侵染周圍的植株。孢子放射時間長達月余。此外,菌核有時直接產生菌絲,進行再侵染擴大傳播。病株上的菌絲具較強的侵染力。菌絲迅速發展,致病部腐爛。當營養消耗到一定程度時產生菌核,菌核不經休眠即萌發。該病在較冷涼、潮濕條件下發生,適溫5-20℃,15℃最適。子囊孢子0-35℃均可萌發,以5-10℃最有利。菌絲在0-30℃能生長,20℃最適。菌核形成的溫度與菌絲生長要求的溫度一致。菌核50℃經5分鐘致死。病菌對濕度要求嚴格。在潮濕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長期積水,1個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發。菌核萌發要求高濕及冷涼的條件,萌發后子囊的發育需要連續10天有足夠的水分。相對濕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對濕度100%只存活5天;大田條件下,散落在豆葉上的子囊孢子存活12天。病菌的接種體及菌絲侵染綠豆時,要求植株表面保持自由水48-72小時,相對濕度低于100%,病菌即不能侵染。綠豆菌核病一般在開花后發生。病菌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營養后才能侵染健部,植株受害期較長。 ◆無公害防治法: (1)選用無病種子或進行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采種,如種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殘體,播前用10%鹽水浸種,再用清水沖洗后播種。 (2)輪作、深耕及土壤處理。有條件的可與水稻、禾本科作物輪作;收獲后馬上進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cm以下;在子囊盤出土盛期中耕;灌水覆地膜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 (3)勤松土、除草,摘除老葉及病殘體。 (4)覆蓋地膜,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擋子囊盤出土,要求鋪嚴。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有條件的可鋪蓋沙泥,阻隔病菌。 (5)重點抓生態防治。必要時噴灑50%乙烯菌核利(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35%多菌靈磺酸鹽(菌核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百硫(順天星2號)懸浮劑500倍液、50%多霉威(菌無常、萬霉敵)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
相關閱讀 |
水稻移栽技術要點 |
番茄落花落果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止? |
怎樣種植矮化大櫻桃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