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怎么用水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1-5-9 |
由于近來糧價不斷上漲,國家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到位,農民很希望今年小麥有一個好收成。面對去冬的干旱,各地正掀起抗旱保苗熱潮。那么春季麥田管理有何重要性?如何保證科學施肥,科學澆水?記者日前采訪了山西省河津市高級農藝師陳效庚。
記者問,小麥從種到收都離不開澆水施肥,那么水肥管理在春季小麥全生育期有多重要呢? 陳效庚說,春季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是需水需肥量顯著增加時期。這個時期麥田水肥供應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小麥分蘗成穗率的高低,而且還影響穗粒數的多少。開春后小麥將從南到北陸續進入返青、起身、拔節期,正是苗情轉化和構成產量三要素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時間僅為20天左右,農時十分緊迫。一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長出春季分蘗,拔節期分蘗兩極分化,大蘗成穗,小蘗死亡,因此返青至拔節這一時期是促進弱苗升級趕隊、控制旺苗轉向壯苗、實現壯苗穩健生長最重要的時期。 那么,春季肥水在小麥管理上的關鍵點在哪兒? 陳效庚笑著說,不是有那么兩句諺語嗎?“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科學管理水肥,應是抗旱保麥的主戰場。肥水有耦合作用。無水,有肥也用不上。一般采取先追肥后澆水。只有讓小麥旱時及時喝上“解渴水”和餓時及時吃到“解餓糧”,小麥生長才會不受到影響。小麥返青后對氮營養非常敏感,稱為氮營養臨界期。此時,氮供給過多或過少,均難獲高產。拔節至孕穗期是小麥一生吸收氮磷鉀肥的高峰期。針對旱情,因苗制宜,及時澆水追肥,滿足小麥對水分和營養的需求,是抗旱保苗奪豐收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和物質基礎。麥苗“受渴又受餓”,極易“黃袍加身”,難以健康生長發育。因此今年抗旱保麥要以肥水管理為中心,千方百計擴大澆水追肥面積。各地要積極組織開展“多澆一次水、多施十斤肥、多產百斤糧”活動,力爭重旱區少減產、輕旱區不減產、非旱區多增產,實現今年夏糧有個好收成。 既然小麥春季肥水管理這么重要,具體操作如何進行? 對這個問題,陳效庚說得很具體。他強調,春季追肥澆水順序,應以受旱輕重和苗情好壞來決定。原則上先管旱情重和苗情弱的麥田。一般先管三類麥,再管二類麥,最后管一類麥。三類麥田,尤其是晚播弱苗和底肥不足或葉色發黃缺肥等群體不足的麥田,在早春小麥返青期,追春一肥(畝施磷酸二銨10公斤),并澆春一水,追肥原則上要求缺啥補啥,缺多少補多少,促生根、增分蘗;在拔節期,再施春二肥(畝用尿素7.5~10公斤)并灌春二水,促進分蘗多成穗,爭取足夠的成穗數,促弱苗轉壯苗。二類麥田(當前畝總莖數45~60萬,常年畝產250~350公斤)在小麥返青期,劃鋤松土促苗;在小麥起身期,追肥(畝用尿素 10公斤)澆水,健壯分蘗,提高成穗率。一類麥田,即群體適宜的壯苗,要控促結合,返青至起身期,要多鎮壓、多中耕,促苗穩健生長;在拔節初期,追肥(畝用尿素7.5~15公斤)澆水,穩定穗數,爭取穗大粒多。旺苗麥田,及時進行深中耕,追肥澆水應推遲到拔節期,控旺苗、轉壯苗。挑旗期是小麥需水臨界期,各類麥田均應保證挑旗期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澆水后要適時中耕破板保墑。春季中耕宜早不宜遲,宜淺不宜深,宜細不宜粗,宜勤不宜懶,遇雨和灌溉后即要中耕收墑。 |
相關閱讀 |
西瓜增產增甜有哪些訣竅 |
棉菜瓜的間作套種技術 |
柑橘樹脂病癥狀和防治要點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