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須知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2-18 |
水稻黑條矮縮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al Disease)是由灰飛虱為介體傳播的一種病毒病。近幾年我市發病比較普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2成,重者損失3~5成,甚至絕產絕收。其發病癥狀和綜合防治技術如下: 一、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癥狀識別 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病狀特征,在田間很易與除草劑或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使用不當引起的藥害相混淆。 1、秧苗期癥狀:病株顏色深綠,心葉抽生緩慢,心葉葉片短小而僵直,葉枕間距縮短,其葉鞘被包裹在下葉鞘里。植株矮小,不會抽穗。而由除草劑藥害引起的是枯黃;由植物生長調節劑藥害引起的是扭曲畸形。 2、分蘗期癥狀:病株分蘗增多叢生,上部數個葉片的葉枕重疊,心葉破下葉葉鞘而出或從下葉枕口呈螺旋狀伸出,葉片短而僵直,葉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莖及早生分蘗尚能抽穗,但穗頭難以結實,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而處于分蘗期的藥害病株,其所在葉片均質地剛直,心葉扭曲畸形,邊緣白化。 3、抽穗期癥狀:全株矮縮叢生,有的能抽穗,但抽穗遲而小,半包在葉鞘里,劍葉短小僵直;在中上部葉片基部可見縱向褶皺;在莖稈下部節間和節上可見蠟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條脈腫;在感病的粳糯稻莖稈上可見白蠟狀突起的脈腫斑。這是當前黑條矮縮病的最突出表現癥狀。 二、綜合防治措施 1、合理田間作物布局。秧田應盡量選擇遠離重病田,提倡集中連片育秧,降低秧苗受毒侵染機率。大田盡量做到連片種植,減少插花田和草荒田,阻斷灰飛虱傳毒發病。 2、選用抗耐病良種。結合發病發病調查,尋找抗耐病品種,因地制宜做好選用推廣工作。 3、加強田間管理。秧田應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過量使用氮肥,秧苗過嫩過綠,易招誘灰飛虱傳毒發病;大田前期一旦發病,應及時拔除病株,進行分墩補栽。 4、治蟲防病,阻斷病源傳播。水稻苗期及時做好麥田及秧田四周雜草和荒田的灰飛虱防治,阻斷媒介昆蟲遷移傳毒。秧苗2~7葉期是灰飛虱的主要傳毒關鍵期,做好秧田期和大田初期防治灰飛虱是控制黑條矮縮病的關鍵措施。可用銳勁特、撲虱靈、吡蟲啉等對灰飛虱進行防治。最好做到統一時間,群防聯治,以確保全區與有效控制。 |
![]() |
![]() |
相關閱讀 |
桃樹扁平球堅蚧的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關于油菜受凍后的補救措施 |
大豆卷葉螟怎么治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