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青枯病發病初期僅個別枝上一張或幾張葉色變淡,呈現局部萎垂,后擴展到整株,后期病葉變褐枯焦,病莖外部變化不明顯,如剖開病莖基部木質部變褐色。本病始于莖基部,后延伸到枝條,枝條的髓部大多潰爛或中空,病莖橫切面用手擠壓,濕度大時有少量乳白色黏液溢出,這是本病重要特征。
【發病規律】:病原細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隨雨水、灌溉水及土壤傳播,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導管里繁殖蔓延。病菌生長適溫30-37℃,最高41℃,最低10℃,52℃經10分鐘致死。病菌在種子或寄主體內可存活200天左右,一旦脫離寄主只能存活2天,但在土壤中則可存活14個月至6年之久。高溫高濕是此病發生條件,土溫常較氣溫更重要。經觀察病田土溫20℃時,病菌開始活動,零星病株出現,土溫25℃,田間出現發病高峰。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選用湘茄4號(湘雜6號)、湘雜7號等抗青枯病品種。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最好進行水旱輪作。(2)結合整地,667平方米施消石灰100-150kg,與土壤充分混勻后定植茄苗。(3)及時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在病穴上撒少許石灰防止病菌擴散。(4)選用無病種子,適期播種,避過高溫季節,可減輕發病。(5)青枯病嚴重地區提倡采用赤茄、小西瓜(刺茄)、托魯巴姆等砧木,利用當地優良品種作接穗進行嫁接,防治青枯病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