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反季蠶豆因季節差異、栽培適宜區少、商品緊缺,且營養豐富、有益健康而備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經濟效益較其他作物有明顯優勢大理州因地制宜在貧困山區、半山區發展無公害反季蠶豆,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將對有效解決三農”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經過幾年試驗、示范研究,得出了適宜反季蠶豆生長特性和生長發育規律的無公害栽培技術,其關鍵措施:一是反季蠶豆病蟲害較正季蠶豆嚴重,因此要嚴把安全用藥關;二是七八月份屬雨水集中和季風盛行季節,在栽培和田間管理上要重視排水防澇和抗風防倒;三是該季蠶豆分蘗、結莢能力差,要注意合理密植和保花增莢;四是施肥以農家肥為主,重基肥,輕追肥;重磷、鉀,輕氮素。具體生產技術規程如下:
1 產地環境選擇
無公害反季蠶豆生產基地選擇在海拔2100~2700m的冷涼地區,周圍3km內無工業三廢”,避開汽車尾氣、城市生活煙塵、粉塵污染,土壤性能好,砂粘適中,耕層在25cm以上,pH值5.5~7.5,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排灌方便,水源不受工礦企業排污影響的區域。產地環境質量指標符合NY/T391—2000的規定。
2 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蟲、抗倒伏、適宜當地的優質、早熟、豐產的菜用型品種。大理州內的主栽品種有鳳豆4號和鳳豆6號等。
2.2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可先在太陽下曝曬2~3d,后用55℃水浸種10~15min,最后室溫下清水浸種24h,從源頭上防治病蟲害發生,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
2.3整地施肥
集中銷毀前作過程中遺棄于地塊的殘渣,妥善處理農膜,清除雜草。深耕土層后,每667m2撒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1 500~2 000kg、過磷酸鈣25~30kg、硫酸鉀8~10kg、尿素5kg作基肥,深翻入土,耙平地塊,使土壤疏松細碎。
2.4 開墑理溝
緩坡地開墑理溝方向與坡向垂直;平地開墑則要視地塊的大小在中間理十”字溝、井”字溝等,形成溝溝相連、墑墑相間”。其中溝寬30cm,溝深20cm,墑面寬1.7m。開墑理溝,既要利于水土保持,又要利于排水防澇。
2.5 播種
播種宜在6月下旬至7月初進行,每667m2用種量為30~40kg,株行距12cm×16cm,每667m2 3.5萬株。拉線點播,種子入土深度在3~5cm,適當深播,能促進根系發達、養分汲取和抗風防倒。
2.6 田間管理
2.6.1 查苗追肥
調查蠶豆長勢,對于弱苗,應酌情施用氮肥,每667m2用5kg尿素兌水潑澆;對于花蕾期長勢不好的,適量追施磷、鉀肥,每667m2用5kg過磷酸鈣和3kg硫酸鉀兌水潑澆,以磷增氮、保鉀增產”,使莖稈健壯,枝葉茂盛,促進光合作用,穩莢壯籽。
2.6.2 中耕除草
反季蠶豆田間雜草較正季蠶豆多而雜,藥劑防治有局限性,造成用藥品種多、劑量重的危害,與無害化生產背道而馳,為此,必須堅持在苗期進行1~2次中耕,疏松土壤,培實根基,疏通溝道,同時薅鋤雜草。
2.6.3 保花增莢
通過去除蠶豆無效枝和打頂尖等技術,達到減少養分消耗,改變光合產物分配方向,保證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減少花而不實現象,提高結莢結實率,增加產量。
3 病蟲害防治
3.1 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控制原則,依據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有效控制病蟲害。
3.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病害主要是赤斑病、銹病。防治方法有: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合理輪作,適期播種;③清除病殘枝,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④必要時每667m2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安全間隔期≥23d,防治赤斑病;每667m2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安全間隔期≥25d,防治銹病。
3.3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蟲害主要有蚜蟲。其防治可采取摘尖,即在個別植株上出現蠟棒”或為害癥狀時,摘除到田外銷毀。必要時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安全間隔期≥21d。
4 收獲
待豆莢膨大飽滿、有光澤,即可分期采摘鮮豆莢包裝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