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3-10-16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 “溫暖潮濕”型病害,水稻在菌源具備、品種感病的前提下,氣象條件是影響病害發生與發展的主導因素。水稻處于感病階段時,氣溫在20℃—30℃,尤其在24℃--28℃,陰雨天多,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嚴重發生。稻瘟病主要危害水稻葉片、莖桿、穗部。由于為害的時期和部位不同,又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等。本文針對水稻稻瘟病嚴重發生的情況,分析探討了稻瘟病在水稻生產上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供生產上應用。   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生長前期,如果葉瘟嚴重發生,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呈火燒狀 ;有的稻株雖不枯死,但抽出的新葉不易伸長,植株萎縮,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在抽穗期,如果節瘟和穗頸瘟嚴重發生,則造成白穗和半白穗 ,損失很大。因此,了解稻瘟病的發生規律,指導廣大農戶正確掌握防治措施,能減少產量損失,確保糧食增產。   1、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癥狀   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整個生育期中都有可能發生。由于為害的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一般以葉瘟、節瘟和穗頸瘟為害較重,其中以穗頸瘟為害最重,產量損失最大。   1.1苗瘟 秧苗在三葉期前發病,主要由種子帶菌所致。三葉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無明顯病斑;三葉期后病苗葉片病斑呈紡錘形、菱形或不規則形小斑,灰綠色或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青灰色霉層,嚴重時秧苗成片枯死。   1.2葉瘟 在秧苗三葉期后至穗期均可發生。一般在分蘗盛期發病較多。初期病斑為水漬狀褐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大,最終造成葉片枯死。嚴重時,遠望發病田塊如同火燒過似的。病斑常因天氣因素的影響和品種抗病性不同而有差異。根據病班形狀、大小和色澤的不同,分為四種類型:   1.2.1普通型(慢性型)病斑 慢性型病班為稻瘟病最常見的癥狀類型。病斑梭型,最外層為淡黃色暈圈,稱中毒部;內圈為褐色,稱壞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稱崩潰部。病斑兩端中央的葉脈常變為褐色長條狀,稱壞死線。潮濕時,病斑背面常有灰綠色霉層。葉上病班多時,要相互連接形成不規大斑,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   1.2.2急性型病斑 在適宜的發病條件下,感病品種的葉片常產生暗綠色近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型水漬狀病斑,正反兩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層。這種病斑發展快,常為流行的先兆,但若天氣轉晴,濕度變小后,可轉化為慢性型病班。   1.2.3褐點型病斑 病斑呈褐色,針頭大小。多產生在氣候干燥、抗并品種和到株下部葉片上,在溫度適宜和高濕條件下,可轉為慢性型病斑。   1.2.4白點型 多在感病品種的嫩葉上出現,呈圓形白色小點,不見霉層.在天氣條件有利于發病的情況,可很快轉變為急性型病斑。   1.3節瘟、葉枕瘟 多在抽穗后發生。節變黑,易折斷倒伏。在潮濕條件下,病節上產生灰綠色霉層。   1.4穗頸瘟、枝梗瘟 穗頸或枝梗受害后變為褐色,發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發病晚的秕谷增多,近幾年來,穗頸瘟比較嚴重,為害很大。   1.5谷粒瘟 在谷粒的護穎、穎殼上發生黑褐色小斑點。在濕度大時,節、穗頸、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均可產生灰色霉層。因此,當本病與其它病害不易區別,可將病組織置于25—30℃下保溫培養2—3天,根據所產生的霉層特征及鏡檢進行鑒別。   2、影響稻瘟病流行的因素   2.1品種抗病性 不同的水稻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存在著顯著差異,有的高抗基至免疫,有的感病或高度感病。目前生產上的抗病品種大都表現垂直抗性,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種較少。在生產上,稻瘟病流行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品種的抗病性,如果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初始菌源充分,遇到適宜的天氣條件等,病害就會大流行。   2.2病菌越冬基數 病稻草多,種子帶菌率高,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廣,來年病害可能重,反之初侵染源少病害較輕。   2.3肥水管理 凡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常引起稻株貪青徒長,表皮細胞硅質化程度低,葉片柔嫩披垂,兼之體內氮素營養豐富,易被病菌侵染。   2.4氣候因素 氣候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溫濕度,其次是光和風。溫度主要影響水稻和病菌的生育,濕度則影響病菌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當氣溫在20—30℃,田間濕度在90%以上,稻株體表每天保持一層水膜達6—10小時的情況下,稻瘟病就容易發生。如果旬平均溫度為24—28℃,且有一晝夜以上的飽和濕度,則稻瘟病就容易流行,連續晴天,天氣濕度低于85%,溫度超過32℃或低于15℃,病害則會受抑制。   3、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   3.1防治策略   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消滅越冬菌源為前提,選用豐產抗病良種為中心,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藥劑防治為保障。   3.2防治措施   3.2.1選用抗病良種 選用適于當地的抗病良種是綜合防治稻瘟病的中心環節。由于稻瘟病生理小種的類型不同,選用適宜當地抗病良種時,需在當地進行品種抗病性的觀察鑒定,并考察其豐產性,經試驗示范證明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并具有較高的抗性后,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推廣抗病良種時,要防止單一種植,避免病害一旦發生,損失嚴重。品種布局以雜交稻為主,配合常規稻,大面積上應有3—4個品種搭配。主要當家品種不要超過種植面積的40%。常發病區應注意品種合理安排,合理搭配,這樣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病病害的流行,為品種布局提供了好經驗。   3.2.2消滅越冬菌源 由于稻瘟病的初染源是帶病稻草和帶病種子,因此播種無病稻種,秧田期以前徹底處理完病稻草,是防治稻瘟病初染和病害流行的有效措施。帶病種子不能作種用,即使要用也要先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病稻草可用作柴火,在開春以前用完。   3.2.3加強栽培管理 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基肥足、追肥巧、基肥看地、追肥看苗;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以控氮穩磷補鉀為用肥原則,N:P:K肥的比例掌握在2:1:1,能有效控制住稻瘟病的為害。灌水應以深水返青,淺水分蘗,曬田拔節和后期干濕壯籽為原則。   3.2.4、藥濟防治 應用化學藥劑防治稻瘟病時,應根據不同發病時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選擇不同的藥劑,及時、準確地用藥。   一是浸種:在播種前處理水稻種子。選用75%三環唑2000倍液,浸種24小時,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催芽、播種。   二是防治水稻苗瘟、葉瘟:主要抓住在發病初期用藥。 本田栽秧后一個月內進入分蘗期開始,經常檢查田間葉瘟病情,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有急性病斑,即應打藥防治。 防治水稻葉瘟,在移栽前5天,用75%三環唑1500倍液噴撒秧苗作送嫁藥,可有效預防葉瘟。本田發病可每667㎡用40%稻瘟靈乳油100毫升或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80—100克或2%春雷霉素100—150毫升兌水45—60升均勻噴霧。   三是主防葉枕瘟、穗頸瘟和節瘟 這三種稻瘟病對產量影響均較大,要注意普防。預防穗頸瘟要著重在抽穗期對水稻進行保護,特別是破口期和齊穗期是防治關鍵時期。感病品種和稻苗嫩綠、施氮肥過多而發病較重的田塊,用藥2—3次,間隔期為10天左右。 一般在破口見穗5—10%開始施第一次,齊穗期施第二次藥即可達到預防目的。保護藥劑可選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每667㎡用30--40克,加水45—60升噴霧;發病田塊可用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每667㎡用80—100克,加水45---60升噴霧。
相關閱讀
蔥薊馬的危害及防治技術
綜合防治蘋果裂紋病
葡萄黑痘病發生特點介紹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