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條件1.溫度全年平均氣溫5℃~15℃,全生育期有效積溫1800℃以上。2.日照平均全年日照時數在1400小時以上。3.降水旱作洋芋品種年降水量≥350毫米。4.土壤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性良好,耕層0~30厘米的土壤,含有機質1%,氮0.04~0.08%,堿解氮50~80毫克/千克,速效磷5.14毫克/千克,速效鉀>100毫克/千克。5.品種類型新大坪、隴薯3號
二、主要生育指標1.壯苗指標畝基本苗3500株,葉色濃綠,根系發達。2.產量結構指標單株塊莖數3~4個,單株產量0.4公斤以上,畝塊莖數2萬個以上,畝產量1500公斤以上。
三、農藝措施
1.選地選茬種植最好的前茬是麥茬和豆茬,其次是胡麻、玉米茬,輪作方式以豆類――小麥――洋芋,以3年為宜,土壤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粘重板結的土壤不適宜種植洋芋。
2.深松耕,精細整地前茬收獲后,應及早深、松耕,精細整地,深耕以20~25厘米深度為宜,松耕深度為35~40厘米,以打破犁底層為宜,一般平均3年深松耕1次。深松耕后,及時用圓盤耙整地,要求耙深10~15厘米,達到上塊細碎,土壤松軟,地表平整,上松下實;遇雨后及時耙耱保墑;秋末淺耕整地,耙耱收墑,結合整地,在有地下害蟲的地塊畝用5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拌細沙土30公斤撒入犁溝,可防治地下害蟲。
3.精選種薯,種子處理薯塊出窖后,選用薯色光亮,薯芽飽滿,形狀整齊,并具有本品種特征,無傷無損,無病毒的幼嫩薯塊作種薯,提倡小整薯播種,以塊重1兩左右為宜。播前10~15天,將種薯置于15℃~20℃的條件下曬種催芽,播前1~2天,將種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塊,每個切塊需帶1~2個芽眼,切塊前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75%的酒精對刀具進行消毒。薯塊切好后,用稀土旱地寶拌種,放在陰涼處晾干即可播種。
4.優化施肥堅持重施農肥,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補施鉀肥的施肥原則,一般要求畝施草木灰等含鉀豐富的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純氮8公斤,純磷6公斤,硫酸鉀4公斤,要求農肥、磷肥和氮肥播種時一次性施入。
5.適期播種,合理密植水川區應在4月下旬播種,二陰旱地應在5月上旬播種,北部旱地5月中旬播種,使洋芋生長需水和自然降雨水最大程度吻合,減輕后期晚疫病危害。不保灌水地種植,畝保苗為4000株,二陰旱地種植,畝保苗為3500株左右,北部旱地種植,畝保苗為3000株。
6.田間管理在栽培措施中,前期以促為主,培育壯苗,中期以控為主,防止徒長,并中耕培土;后期以防為主,防止發病。(1)查苗補苗播種后約30天左右,就勤查田間出苗情況,對缺苗的要及時采取補苗措施,保證全苗。(2)及早補灌,中耕除草從初花期開始,有集雨條件的利用集雨節灌窖蓄積的雨水進行補灌,并進行中耕培土、除草。(3)防治病害從現蕾期開始,每隔7天用寶大森、殺毒礬、杜邦克露、甲霜靈錳鋅、代森錳鋅交替使用噴施,及早防治早、晚疫病的發生,畝用藥量100~150克,防治蚜蟲可選用80%敵敵畏,或用20%的病毒A500倍液、1.5%植病靈1000倍液、10%的吡蟲啉1500倍液、3%的啶蟲瞇3000倍液等農藥交替使用防治病毒病。(4)追施稀土微肥,確保增產從盛花期開始,每隔6天葉面交替噴施大豐收、植物全元營養素、益植素等稀土微肥,共噴3~4次,可有效補充洋芋后期生長營養肥,防止葉片提早衰老,延長葉片功能期。(5)及時收獲,分級貯藏待種薯停止生長,即2/3的葉片變黃,植株開始枯萎時應及時收獲,撿出病爛和破薯后用甲霜靈或硫酸銅溶液對種薯表皮殺菌處理,以防種子帶菌傳播。對貯藏多年的舊窖,在入窖前10天打掃干凈,換氣通風即可入窖,以后每隔30~45天熏一次,最適宜的窖溫為2℃~4℃,相對濕度80%左右,春秋兩季的管理最關鍵,主要是通風降溫防濕,冬季以防凍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