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荔枝成花要滿足的條件、過程特點及保障技術 |
來源:網絡 2018-11-15 14:33:00 |
荔枝成花需要滿足那些條件?怎樣促使荔枝成花?對于種植荔枝的農戶來說,這些是最關心的部分問題。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荔枝成花要滿足的條件、過程特點及保障技術,供大家參考。 一、荔枝成花要滿足的條件 荔枝成花一般在冬季低溫階段完成,是樹體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的關鍵時點,也是年周期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決定翌年成花質量、能否開花掛果、以致形成產量和經濟效益的關鍵。與蘋果、梨等落葉果樹成花需要冬季休眠不同,荔枝為生長在南亞熱帶的常綠大喬木果樹,冬季沒有休眠的過程,其成花即“花誘導”(以前稱為花芽生理分化)需要樹體進入緩慢甚至停止生長的狀態,因此,基本條件是營養生長的停止或緩慢,使樹體內營養狀況、內源激素種類、含量和比例產生了明顯變化,有利于生殖生長,加上適宜的外界環境條件 (適當干旱、低溫),就形成花芽。 因此,荔枝成花首先對樹體營養積累有要求,即秋梢結果母枝要完全老熟且充實;其次對低溫的要求有要求,最適溫度0-10℃、最高臨界溫度19℃;再次對土壤干旱有要求,前期較干旱的環境有利于花誘導。但是,花誘導僅是荔枝成花的第一步,隨后的“花發端”(以前又稱為花芽形態分化)是第二步,花誘導完成是花發端的前提條件。 從“花誘導”開始,荔枝樹體生長就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這是兩個界限分明的階段,是作為果園管理者必須首先明確的概念,因為只有正確了解樹體生長發育的規律,才能根據氣候環境變化進行調控,這些均涉及到年周期中兩個截然不同發育階段的水分管理問題,水分管理實質也是根系生長的調節與控制,水分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地下部根系的生長節奏是地上部枝葉生長與開花結果的調控中樞,花誘導階段的控冬梢技術如環割環剝與斷根措施,其本質也是通過影響根系活力,減少根系對地上部的水肥供應,導致樹體的生理干旱狀態,從而達到成花的生理要求。 因此,在年周期中有幾個關鍵節點是必須引起果園管理者高度重視的,即此幾個階段可通過精準水分管理來調控根系的生長,從而實現地上部枝梢生長與花果發育的調控,如秋梢生長階段的結果母枝培養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末次秋梢后的冬梢控制需要干旱少水,花發端期的促花芽萌動也需要足夠的水分,果期的保果防裂則需要水分均衡,這些關鍵環節均與水分管理的成效相關。當然,不同品種因生長習性、成花條件、花果發育的差異,年周期樹體管理技術也會有差異,也應針對不同品種制定個性化技術方案與技術規程。 二、荔枝成花過程特點 荔枝的花多數從秋梢結果母枝的頂芽或靠近頂芽的幾個腋芽分化形成。花芽分化形成的時期因品種、地區、結果母枝成熟的遲早而有差異。早熟品種三月紅通常在10月份進入花芽生理分化期,對低溫要求不高,24 ℃下就可進行花芽分化;中熟品種白糖罌、白臘、妃子笑等要在11月中下旬才開始花芽生理分化,氣溫15℃下最適合;遲熟品種糯米糍、仙進奉等要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才開始花芽生理分化,氣溫10℃下最適合。 花誘導完成后才能順利進入花發端,即俗稱的見“白點”(呈小米粒狀、滿披白色茸毛的幼芽)階段,也即是抽生花穗的最初狀態;由于以“白點”顯露為標志的“花發端”所需環境因子與“花誘導”期完全不同,需要較高的溫度和較多的土壤水分,從而利于其芽體中漸趨活躍的細胞分裂,因此,在管理技術上也完全不同,一般此期一到,若尚未見萌動“白點”,就需要大量灌水,也可應用“細胞分裂素”和進行葉面追肥。此外,若因冬梢控制不當或暖冬等原因,花芽生理分化未能完成,那次年春就見不到“白點”,取而代之的就是“綠點”,又稱“綠小米粒”(實際為只能抽營養枝的嫩芽,其外披稀而短的淡綠色茸毛),隨后抽生新梢,俗稱“沖梢”。 除花芽生理分化未能完成的因素外,“沖梢”有時也會在見“白點”后再次發生,那是因為荔枝的花芽屬于混合花芽,花芽分化時出現花芽和葉芽的原始體,開春后當溫度較低時,葉芽不發育,小葉慢慢脫落,形成純花穗;當溫度較高時,花和葉片同時發育,形成花葉并存的梢上花,這種現象在桂味等品種較為常見;而當溫度較高,營養生長又過旺時,花芽不發育,葉芽抽出春梢,稱之為“成花逆轉”。‘沖梢’和“成花逆轉”現象在多數中晚熟品種上較常見,是導致減產和失收的一大原因。 三、荔枝成花的保障技術 1、培養適時又健壯的秋梢結果母枝 據分析,秋梢健壯充實度在一定范圍內與花質花量和坐果率成正相關,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標準, 但多年多地的經驗表明,豐產穩產的樹其樹勢壯而不旺,秋梢結果母枝粗度、長度也適中,因品種特性不同其標準也不同,妃子笑以長度30-45cm為宜, 粗度則以0.8-1.0cm為好,而桂味和糯米糍則以長度20-35cm為宜, 粗度以0.5-0.7cm為好。在生產上,一般抽生每次秋稍可根外追肥 1-2次,以提高秋梢的健壯充實度,也可促進其盡快老熟,也可用10-12ml乙烯利/15kg水促進剛轉綠的秋梢老熟,葉面肥則可選用0.3%磷酸二氫鉀、0.2%尿素和0.1%硫酸鎂等。 2、防控冬梢 此外,要保證荔枝成花,須在秋梢結果母枝完全老熟后防止抽生冬梢,防控冬梢就成為來年荔枝開花掛果的關鍵。冬梢就是在荔枝花芽生理分化期開始前不能轉綠的枝梢,按不同荔枝品種花芽生理分化順序先后,最早熟品種三月紅8月下旬,早熟品種水東9月下旬,中熟品種妃子笑、桂味為10月下旬,遲熟品種懷枝、糯米糍為11月中旬。為次年開花坐果培養適時又健壯的秋梢結果母枝,是荔枝年周期管理的重中之重,采后管理的秋梢培養期,首先,應把控好末次秋梢水肥供應,末次秋梢抽出后不能再灌水施肥,尤其是速效的氮肥如尿素和碳銨之類,復合肥也盡量不要再施用,降低冬梢抽出的幾率;其次,應在末次秋梢轉綠后進行物理控制(環割、環剝、環扎、斷根)和化學控制(多效唑、乙烯利);最后,若冬梢已發生,則需及時進行處理,冬梢未展葉前經乙烯利及時處理殺除或人工摘除后,次年一般也能正常成花。 不同地域因氣候差異及不同果園因管理水平差異具體控冬梢技術也有不同,一定要根據樹體本身的狀況選擇控冬梢技術的組合。環割、環剝一般用于初結果樹和壯旺樹,老樹、弱樹不宜采用,在應用時宜選在6cm以上的大枝上進行,環割時用環割刀閉口環割一圈;環剝則可選用2-3mm的環剝刀,在大枝上螺旋狀環剝1-1.5圈,螺徑3-5cm,深度以剛達木質部為準。斷根則是在末次秋梢轉綠后,全園耕翻20-30公分斷根,或將樹盤內的表土扒開,露根曬根至葉片出現旱象時再覆土,并可施用土雜肥;若生勢較旺,也可在樹冠滴水線處挖深溝斷根。化學控制若用多效唑則應用濃度為500-800ppm,應用乙烯利則使用濃度為200-400ppm,由于乙烯利使用濃度不當會導致老葉和功能葉的損傷和脫落,須在小試基礎上確定具體適用濃度后才能大面積應用。 3、防止“沖梢”和“成花逆轉” 為防止“沖梢”和“成花逆轉”現象的發生,在冬春的轉換季節還需做好一件至關重要的工作,就是大量灌水促進花芽盡早萌動,在氣溫緩慢回升的過程中讓花芽發育充實,從而避免因氣溫回升過快但花芽尚未萌動抽出,不充實的花芽一般在抽出后不是帶葉花就是梢上花,很少純花序,若再遇雨水較多,‘沖梢’和“成花逆轉”現象就不可避免。具體到中熟品種白糖罌、白臘、妃子笑等,一般宜于1月中下旬開始大量灌水促進花序適時抽出,遲熟品種桂味、糯米糍、仙進奉等,一般宜于2月中下旬開始大量灌水促進花序適時抽出,尤其是冬季干旱的果園。 當“沖梢”發生后尚可有補救的方法,但也必須及時發現并提早處理,即利用化學殺小葉的方法,在小葉未展開前用適當濃度乙烯利加多效唑或烯效唑進行處理;“成花逆轉”現象只能提早預防,發生后目前尚未有對應的技術策略去克服,除了在開春前大量灌水促進花芽盡早萌動外,還可在見明顯“白點”后應用生長抑制劑如較低濃度多效唑進行處理,讓原花序不隨氣溫快速回升而打亂原有的節奏。 |
![]() |
![]() |
相關閱讀 |
柑橘爆皮蟲的發生特點、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
草莓病毒病怎樣治效果好 |
毛豆褐斑病的癥狀、病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