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5~16mm,翅展約36mm。觸角棕色,雄櫛齒狀,雌絲狀。頭和胸部綠色,復眼黑色,雌蟲觸角褐色,絲狀,雄蟲觸角基部2/3為短羽毛狀。胸部中央有1條暗褐色背線。前翅大部分綠色,基部暗褐色,外緣部灰黃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鱗片,內緣線和翅脈暗紫色,外緣線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黃色! ÷驯鈾E圓形,長1.5mm,初產時乳白色,漸變為黃綠至淡黃色,數粒排列成塊狀。 幼蟲末齡體長約25mm,略呈長方形,圓柱狀。初孵化時黃色,長大后變為綠色。頭黃色,甚小,?s在前胸內。前胸盾上有2個橫列黑斑,腹部背線藍色。胴部第二至末節每節有4個毛瘤,其上生一叢剛毛,第四節背面的1對毛瘤上各有3~6根紅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個毛瘤上生藍黑色剛毛叢,呈球狀;背線綠色,兩側有深藍色點。腹面淺綠色。胸足小,無腹足,第一至七節腹面中部各有1個扁圓形吸盤。 蛹長約15mm,橢圓形,肥大,黃褐色,被包在橢圓形似羊糞狀的棕色或暗褐色長約16mm的繭內! 《、發生規律 褐邊綠刺蛾在我縣1年發生1代,越冬幼蟲于5月中下旬開始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卵期7天左右。幼蟲在6月下旬孵化,8月為害重,8月下旬至9月下旬,老熟幼蟲在枝干上或樹干基部周圍的土中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幼蟲群集為害期人工捕殺! 2.物理防治:利用成蛾有趨光性的習性,可結合防治其他害蟲,在6-8月掌握在盛蛾期,設誘蟲燈誘殺成蟲! 3.農業防治:結合整枝、修剪、除草和冬季清園、松土等,清除枝干上、雜草中的越冬蟲體,破壞地下的蛹繭,以減少下代的蟲源! 4.藥劑防治:幼蟲發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及時噴灑80%敵敵畏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25%亞胺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90%巴丹可濕性粉劑等900~1000倍液。此外還可選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魚藤酮300~4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1500~2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