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安全著實讓人鬧心,“毒生姜”、“毒豇豆”、“毒辣椒”……如何重塑公眾對農產品的信任機制?昨天,我去聽了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有個重要消息跟大家分享一下,與我們每個人餐桌安全有關。
今年省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就是,全力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這個事怎么做?省農業廳廳長史濟錫在會上說,下月底前,全省所有縣(市、區)、鄉鎮都要建成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室,為公眾提供免費檢測服務。
檢測項目主要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即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兩個類別,一般是20分鐘至1小時告知結果,但目前還無法做土壤重金屬殘留項目檢測。同時,不定期開展流動檢測服務,即開著檢測車去各菜場、居民小區、城市廣場等地,上門免費檢測。 農產品檢測結果出來后,如有需要,相關檢測機構可出具書面報告單,加蓋印章,可以作為法律依據之一。一旦快檢發現某個蔬菜水果肉類的農藥或獸藥殘留超標后,相關職能部門將立即去處置。
浙江打算選擇一些示范性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主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重點強化生產環節過程的全程監管。比如一棵青菜,誰播種、什么種子、誰施肥、誰打藥、用什么藥、間隔幾天采收、誰來收購、賣到哪等一清二楚。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及時公布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紅黑榜名單,紅色表示誠實守信、農產品質量過硬,反之用黑色標識,這樣倒逼農產品生產者誠信守法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