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資產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行業發展程度日趨成熟,技術創新力已經成為衡量農資企業經濟實力、競爭能力的主要標準。
一個企業專利數量的多少基本上能夠代表該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也能夠反映該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此同時,農資行業內不尊重知識產權、仿冒專利、制假售假的現象卻屢禁不止,導致授權權利人和有效權利人竟難以享受化肥專利之“利”。在傳統肥料產能嚴重過剩的今天,除了對新型肥料不斷探索之外,提高創新技術能力,尤其是增強對化肥專利的保護意識,也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
農化創新進入高峰 發展程度仍顯不足: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都把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作為重要戰略內容。2013年《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提出,大力提升農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對加速積累我國農業發展戰略資源,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實現在新形勢下保障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化肥企業逐漸重視發展知識產權,2007年后,關于緩控釋肥料的企業專利申請就明顯增多。在2013年第十五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化肥行業的金正大集團、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機構均收獲優秀獎。
目前,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力大幅增強,尤其是較高的授權量指數表明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國內外獲權能力快速增強,但發展水平較低。中國農科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到 2012 年底,我國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和有效量分別為 227113 件、69851 件和 49734 件。其中,每萬名農業從業人員擁有的農業知識產權數(發明專利與植物新品種)只有 2.2 件,遠低于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發明專利 9.5 件的全國三次產業發明專利密集度。同時,農業知識產權質量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知識產權創造優勢區域兩極分化明顯,省份間差距較大;而在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方面,科教單位占主導,企業創造力十分有限。 與跨國公司對比,國內企業知識產權創新能力明顯不足,全球農業發明專利(含國內)申請量最多的國內企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只相當于全球排名第一的拜耳集團(德國)申請量的 0.4%。農化領域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最多的企業是拜耳集團(德國) 375.50 件,中國中化集團、金正大集團雖然榜上有名,但差距明顯。
專利審批并不神秘 智力成果創造效益:據中國科學院離子束生物工程學重點實驗室、安徽帝元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王永國介紹,對企業而言,我國的專利審批流程公開透明,檢索查詢也并不困難,“國家知識產權局是國務院主管專利工作的直屬機構,在其官方網站上提供了詳細的申請指南和檢索查詢功能。化肥專利申請需要提交專利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摘要,并經過專利受理、初審合格、實質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專利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審查答復、專利授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年左右時間,而專利申請過程是否順利,主要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申請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查,如符合要求,則申請較為順利。”
根據記者采訪了解,需要精確檢索或是批量檢索的企業,可以直接聯系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國內知識產權及科技領域提供專利信息檢索和分析、專利事務咨詢、專利文獻及科技文獻翻譯等服務的權威機構,主要提供有關專利及科技信息的全方位、專業化的檢索、咨詢和戰略分析等服務,企業可以在支付一定費用后能夠得到一份官方認證的詳實資料。
化肥專利雖然只是一紙批文,但對于企業而言,其背后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可觀。王永國表示:“目前我們和六國、金沂蒙、云天化、西洋集團、新洋豐等企業保持合作,相繼研發出以全養分控失為基礎的用于復合肥的化肥養分控失技術;以活化為基礎的用于磷酸二銨的增效活化技術;以增效為基礎的用于全料漿硫酸鉀復合肥的增效控失技術。這些專利技術的認證和應用,對于提升企業形象,提高產品差異性、獨特性及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義。”
金正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公司通過將自己研發的技術申請專利進行保護,可以使公司的研發成果受到法律保護,防止其他人或其他企業隨意使用或模仿,起到占領和保護市場的作用。“掌握一定數量的核心專利有利于公司參與市場競爭,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擁有的專利可以通過技術轉讓或技術合作,實現部分經濟價值。同時,公司專利申報后,技術被公開,對行業內技術人員有啟發作用,有利于促進社會整體技術的進步。公司專利公開后,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能大力推動技術轉化,帶動行業技術升級換代,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知識產權應引起重視 保護專利需依靠法律
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機關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一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專利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等三種類型。其中,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所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所要求的內容;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通過簡要的說明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近年來,化肥行業內雖然刮起了申請專利的熱潮,但行業內部分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專利持有者的合法權益常常受到挑戰。對此,金正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金正大獲批專利以發明專利為主,目前公司已獲授權專利170項,其中實用新型6項,外觀設計1項,其余均為發明專利,約占總量的96%,實用新型比例為3.4%,外觀設計占0.6%。審批完成的專利是否被侵權一般靠公司自己維護,通過調查市場上有無相似產品或走訪了解。一旦發現侵權現象,必須及時向知識產權局舉報。”王永國也認為,目前行業內存在大量侵權及炒概念現象,掌握專利權一方尚無有效方法保護自身利益防止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時有發生。
當前,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法律意識的提高,農化企業申請專利的情況越來越多,國家每年授予農化方面的專利不斷增加,可見農化企業依法維權的意識正在不斷增強。農資行業法律專家李寶星表示,從目前市場的運行情況來看,仍然有一部分企業的法制觀念淡薄。“第一,假冒專利產品進行生產和銷售。第二,專利權被他人侵犯而渾然不知。第三,明知有人侵犯我專利權,但是由于缺乏證據或者不懂維權知識而喪失了維權良機,給企業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農化企業應當加強專利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與此同時,李寶星針對農資人做好農資維權工作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加強防范。及時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等智力方面的成果,按照相關專利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專利,獲得法律的保護。其次,加強控制。一旦發現有人假冒、仿冒等侵犯專利權的情況,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風險的進一步擴大,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最后,適當化解。對于侵犯專利權的違法行為應當注意收集相關的證據,并及時請求專利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主張自己的權利,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