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底,我國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農戶超過287萬戶,家庭農場超過87萬個,2014年一季度,全國1/4的承包地主要流轉到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按現在的政策和不斷加快的流轉速度,今后幾年農業新型規模種植戶主體時代將來到。
亓昭英向記者介紹說,面對農業新型規模經營主體的時代,從我國鉀肥的可持續供應方面來考慮,由于世界鉀資源的豐富和分布不均衡容易形成壟斷供應格局的現實,加之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在加劇,為了保證我國鉀肥可持續供應的永續,國產、進口、境外三條路要做到國產中有進口,進口中有國產,在國產與進口互相支撐的進程中,將難溶鉀的開發和境外基地建設按著一定的規劃逐步發展起來,從而形成中國鉀肥供應的“金三角”格局。
從企業產品角度定位,要實現產品規格多樣化、元素多種化方面發展。首先是造粒方面,由于市場需求的旺盛,2013年全國氯化鉀和硫酸鉀的造粒產量約是在60多萬噸,需求在80多萬噸,相信今年的產量會有更進一步的增長。其次是水溶肥方面,隨著氯化鉀在“忌氯作物”方面的摘帽,作為鉀肥在水溶肥方面就又增加了新成員。其三是鉀硅(鈣)肥生產工藝突破后,種植大戶做改良土壤和修復土壤又有了新利器,這也是國產鉀的重要補充與支撐,更是產需雙方進入土壤修復行列的重要機會,也是企業的增值點之一。
而在我國鉀肥進口方面,現在應該探索鉀肥進口的新模式。進口是我國鉀肥供應將要一直持續的一項事情,近年來的鉀肥進口“聯合談判機制”通過事實的證明是比較成功的。但隨著世界鉀肥供應格局的變化,尋找建立新型的鉀肥進口模式的渠道隨時可能會產生,按照新的模式進口鉀肥,可以對大型用戶爭取在價位方面更合理的機會和新的產品來源。國產鉀肥與進口鉀肥“雙軌齊下”,才能夠保障我國的鉀肥市場供需平穩健康地持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