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記者從四川省工商局獲悉,雅安市名山區工商局日前查獲一起冒用他人廠名廠址銷售劣質化肥坑農害農案件,為農民挽回損失10萬余元。
8月24日,自稱是四川省寶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在名山區新店鎮陽坪村等地推銷大西洋肥料,說是“廠家直銷、保證質量、價格優惠”,并可免費組織村民到廠區參觀了解。25日,陽坪村20余名村民被組織到新津縣羊安鎮一家賓館會議室,由授課老師講解該產品功效和相關的農業知識。課后讓村民當場訂貨,訂貨完畢后,村民要求去廠區參觀了解,銷售人員以“廠區太遠、路爛”為由,將村民送去吃飯。飯后,銷售人員將村民及其訂購的肥料一同送回陽坪村,并向村民收取了10萬余元貨款。
當地村民按照該肥料包裝上的生產廠家電話咨詢時,新津復合化肥廠負責人告知:該“大西洋”復混肥不是該廠生產的產品。村民隨即向工商部門舉報。名山區工商局立即聯合農業、公安部門組成執法組展開調查。
調查中,該公司銷售人員不能提供有效的營業證件、該批次肥料的檢驗報告及合格證。經走訪,在名山同類肥效含量18%的復混肥每包售價在30至40元之間,而寶德公司銷售的“大西洋”牌復混肥每包40公斤,售價130元。寶德公司的“大西洋”牌復混肥不僅冒用了他人廠名廠址,且所銷售的產品明顯質次價高,是典型的坑農害農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名山區工商局對寶德公司處以罰款和沒收未銷售的復混肥5.2噸的行政處罰,并責令如數退還村民購肥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