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四十六團四連職工楊喜林又到周邊鄉鎮拉來了4大車農家肥,這已經是他今年拉的第20車農家肥了。這幾年,四十六在備耕和春耕工作中,農家肥備受青睞,農家肥利用率95%以上,平均每畝節約成本約50多元。
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四十六團職工群眾在施肥方面一反常態,以施用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千方百計地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作物在種植業中的比重。楊喜林在團場各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種植紅棗的勁頭越來越大,逐漸富裕起來的他,對自己的紅棗園也有了更加長遠的打算。在施肥時楊喜林更加講究,在減少化肥施肥用量的同時又加大了追施農家肥的力度,通過這一減一加,使化肥和農家肥均衡搭配,紅棗產量和品質越來越好。2014年,他家的紅棗畝產達到了900公斤以上。
農業科科長殷文輝說,農家肥肥力強、肥效長,能有效加大農業增產增收的后勁。無論種棉花,還是發展林果業,農家肥都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如今,和楊喜林一樣四十六團的職工群眾紛紛購買農家肥,就連團場獎勵“優質紅棗戶”也是獎勵1000公斤的農家肥,農家肥逐漸成為了這個團的春耕備耕的“新當家”。
以上信息均由好農資招商網小編收集整理而成,更多資訊,請關注好農資招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