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尿素近期一路下跌?大部分人認為,油價下跌對天然氣的傳導,降低了氣頭尿素的成本;另一個原因就是農產品價格低迷,需求低迷。其實事實并非是如此。
農產品價格同過去相比處于低位是不爭的事實,但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價格都大幅下跌。在中國有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避免了糧食價格的下跌,因此農產品價格下跌造成尿素需求低迷的說法并不能站住腳,也同前期中國尿素大量出口的事實不符。
油價從去年6月份開始下跌至今已經10個月,另一尿素主要出口國烏克蘭去年11月份和俄羅斯簽訂的天然氣合同到今年3月底才能到期,近期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也未見大幅走低,筆者認為簡單地把3月份國際尿素價格的快速下跌歸因于油價的傳導并不合適:要么早傳導到了,要么應該在4月份。
中國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全球的恐慌才是最近國際尿素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前期國際價格一直高于國內價格,并不代表國際生產商沒有價格競爭力,而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成為價格競爭者。他們前期的如意算盤可能是對付中國這種價格競爭商,只能讓你最大程度地出口,最終拉動國內和出口價格的上漲,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很遺憾,中國單月平均出口了近160萬噸,但國內價格還是不能有效筑底,中國尿素“無限”的出口能力讓國外生產商絕望,終于揮舞起了價格戰的“大刀”,這又進一步加劇了需求方對尿素價格底部的擔心,盡量推遲采購,使得國際市場短期陷入了中國式的價格循環:越跌越沒人買。按照260美元/噸FOB價格算,相當于中國出廠價格不到1350元/噸,和國內目前的實際價格相距甚遠,不僅大大低于國內尿素行業企業平均成本,也足以封殺全球尿素第一出口大國的絕大部分出口量。試問,沒有中國的出口,國際尿素市場能沒有缺口嗎?
作為一個價格競爭者角色出現在國際市場的中國,出口價格居然高于國際市場,近年罕見,說明前期的大量出口造成國內尿素社會庫存極低,接近旺季生產、旺季消費的臨界點,其出口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國際市場前期低估了中國的出口能力,后期又高估了中國的出口能力!國際市場的現行價格是極度恐慌的結果,必然會被剛性需求的到來所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