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秸稈處理是近年來困擾農業生產的一大難題,6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十四屆國際環保產業論壇上,湖南碧海農業機械科技公司宣布研發成功的農業廢物生化處理制肥系統,有望為資源化利用秸稈找到好出路。
通常的秸稈處理方法中,直接還田肥效差,未經高溫殺菌和有害物降解處理,使用風險大;普通堆漚發酵慢、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肥效不理想;集中堆肥投資大,難管理。正因如此,造成推廣困難,多地為了快捷簡單,直接采用焚燒丟棄的方式,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浪費了資源。
對此,碧海農業機械科技公司經過多年研發和試驗,發明了一整套快速無害化處理和肥料化利用農作物殘體的科學系統,通過將秸稈微生物處理技術和一體化發酵處理設備、殘體預處理設備進行綜合裝配,實現了從粉碎到滅菌、發酵到出肥的一體化。該系統設計了直接進入高溫階段的快速發酵法,2-4小時就能完全殺滅病源微生物,6-24小時制成優質生物有機肥,4小時擴繁土壤功能菌,形成功能型生物有機肥,各功能菌群均處于高活性狀態,不但可以補充大量的有機營養元素和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還可以有效防治與控制土傳病害。
碧海農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尋立之介紹說,碧海專門設計了“秸稈處理中心技術方案”,即以村為單元,建設秸稈處理中心,輻射半徑2-3公里,覆蓋面積為5000-10000畝,年處理秸稈3000噸。通過推一機建三站,即“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站”、“有機肥料配肥站”、“土壤有益微生物擴繁改良站”,可以實現四個改變:一是改粗肥還田為精肥還田;二是改亂丟、亂燒為清潔生產;三是改傳統堆肥為生物配肥;四是改低效利用為高效商業化利用。
據了解,本項目技術于2012年獲得湖南省科技成果鑒定,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得了國家多項專利,生產出的有機肥有效養分及重金屬檢測結果均合格。經湖南農業大學檢測,沒有檢出病源微生物;經三年施用實踐,沒有出現因肥料而傳播的病蟲害。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和肥料化利用,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經濟產業鏈。目前,已經在湖南、貴州、云南、重慶、湖北等多地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