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泰國農業部下令,在獲得新的許可之前禁止一切植保產品的進口,生產和制劑活動,僅對部分已經成裝代銷的終端產品給予了部分特權,允許它們繼續銷售。
制劑商和經銷商因此大舉展開產品重新登記活動,預計本國的農藥供應緊張問題應該不會影響到來年播種季節,泰國農藥管理部門雖然也會因為登記審批一時吃緊,好在可以一改農藥市場上產品過多的局面。泰國要求,對于在本國銷售十年以上的產品,它的登記人僅需提供GLP數據即可獲得批準,但是泰國目前還沒有 GLP實驗室,這給那些規模較小的登記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了,它們甚至同GLP資質建立合作都有困難。而那些實力較強的公司則可通過此次洗牌率先進入市場搶占份額。
泰國政府此舉也旨在為它的涉農產品提高歐洲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泰國是很多作物數一數二的出口國,包括水稻,菠蘿,香蕉,木薯等。而其東南亞國家也同樣是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國,它們也很有可能為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競相效仿,印度,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會不會步其后塵?馬來西亞農藥管理官員就評價泰國的行為為東南亞國家樹立了一個榜樣,并稱本國也在重新評估農藥管理系統,可能也會展開重新登記行動,提高準入門檻。那些在東南亞銷售植保品的公司現在也需要三思而行,在如此劇烈變革的登記體系下,只有能盡快LP數據的公司才有望獲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