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好農資網手機版,經銷商種植戶都在用
丹麥控制使用農藥利多于弊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5-9-16 10:57:00
    

  我們總不能老是空談愛地球,卻讓農戶餓肚子菜價又高漲吧?

  有沒有哪個國家減用農藥,發展有機農業,還大成功的?

  丹麥在全國嚴格減用農藥后,導致什么后果?

  如今丹麥的食品很安全,更重要是,丹麥的地下水水質逐年變好,硝酸鹽含量持續降低,并擁有【歐洲食櫥】美名。

  在農業領域,丹麥66%以上的糧食、黃油、豬肉、牛肉等農產品,更出口到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占60%。

  丹麥約560萬人口,農業人口約17萬人,占勞動力總數3%,卻能產出供養1500萬人口的糧食。丹麥的豬口,更是人口的5倍。

  以上成效,足見丹麥致力有機農業發展,并未導致農業從業人口的流失,更未造成農戶生活困頓。

  丹麥堅持控制農藥,實有不得不的理由

  在1988年至2009年間,丹麥有181口水井,因硝酸鹽含量過高而關閉。過多的硝酸鹽,會讓人們在飲用后導致血液吸收氧氣困難,更會對孕婦及嬰兒身體有害。

  丹麥三面環海,地勢低,平均海拔只有30余米,境內沒大江大河,國民飲用水都來自地下。使得水質優劣對國民健康影響甚大。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那些沒被植物吸收的部分農藥滲入地底,污染水源還流入海洋,對環境造成極大損害。

  丹麥基于國人健康,更為了地球永續存在,立志在2050年,要率先實現碳平衡,因此在水處理方面,采多項治標又治本的辦法。其中最重要的,正是從控制農藥,發展有機農業開始,立意甚好,但是丹麥又是如何走過減量農藥的過程?以何種措施支持有機農戶,達到如今的成果?下方為丹麥實施的政策及成效優劣,其漸進式的補助措施及政策上的不斷改良,很有參考價值。

  從法律限制或禁用農藥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丹麥政府就制定相關法律,限制化肥和農藥濫用。更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水質狀況變好,來自嚴格控制農藥的成效。

  近幾年,丹麥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呈直線下降趨勢。

  農藥及化肥減量步驟

  1986年

  目標—1997年之前,減少50% 農藥使用量。

  措施—制定首個【農藥作用計劃】

  1996年

  目標—抑制農藥濫用

  措施—實施農藥稅,對農藥的征稅率為54%,除草劑與殺菌劑的征稅率為33%。

  政府監管

  目標—追蹤農戶施作農藥狀況,濫用重罰。

  策略—每戶農民,都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登記注冊。

  農戶有自己的注冊號和相關材料,對施用有機肥和化肥的時間和數量,要透過網絡向農業部門報告,并接受技術顧問監督,如發現濫用,所受處罰極嚴厲。

  政策實施成果

  透過各項措施,丹麥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1996年,每公頃土地平均消耗的農藥減量狀況。

  氮肥:從136公斤下降為107公斤。

  磷肥:從45公斤下降至7公斤。

  鉀肥:從43公斤下降至30公斤。

  三大類化肥總體施肥量,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 1996年,由224公斤下降為144公斤。

  農藥減量,全國開始發展有機農業

  目前,丹麥的有機農業種植面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統計顯示,目前丹麥的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占農業總面積8%。丹麥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有機種植的農田面積提升至15%。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丹麥有計劃地實踐種種補貼措施。

  在歐盟國中,最早實行有機農業補貼

  1987年:丹麥制定有機農業法,包括有機農業生產標準、驗證、標章法規、以及補貼措施與研究等政策。

  1987年底:依據該法制定并完成首個(有機農業轉型期補貼措施),來年立即實施。此為歐盟國家中,最早實行有機農業補貼的國家。

  1988年:修訂該法,提供更多農場類型補貼措施,持續實施至1993年。

  盡管政府僅提供轉型期補貼,然此政策仍有效促進了丹麥有機農業的初期發長,使國內有機農地面積從1988年的5881公頃,提升至1991年的1萬7000多公頃,提高四倍之多�?梢娧a貼措施,對丹麥有機農業初期成長,發揮極大效果。

  發展有機引來的初次危機: 有機產品增量,卻無銷售市場

  因為有機產品市場未隨著產品供給面提升而增加,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導致丹麥在1991年至1993年,有機農地面積幾乎呈現停滯狀態。

  致力產銷平衡,克服停滯,方能全面永續發展

  1993 年,丹麥最大零售業團體「丹麥零售暨批發業社群合作社(Danish Cooperative Retailand Wholesale Society 簡稱FDB)」,開始從事有機產品配銷,FDB透過多項市場推廣活動,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消費者對有機產品需求,使有機產品市場能繼續拓展,解決1991年后的產銷不平衡,也再次創造丹麥提升有機生產的契機。

  提供轉型后的持續補貼

  有機市場擴大,政策加碼,鼓勵農戶有機生產。

  為滿足有機市場需求,并符合歐盟農業政策規定。丹麥于(1993年)透過立法,將歐盟2078/92號規則,轉換為國內有機農業補貼政策的法源基礎。首次提供轉型后的持續補貼,并從1994年開始實行,取代1987年實行的轉型期補貼措施。

  可惜補貼過低,無法提供足夠誘因鼓勵農民轉型有機生產。導致1993年至1994年,丹麥的有機農地面積的成長再次停滯。

  

  關鍵事件促進丹麥有機生產大躍進

  1995年,丹麥發生兩個事件。

  【企業的良心與遠見】

  丹麥最大的兩家乳品公司,與有機酪農簽訂契約,保證提供長達五年的額外補貼,給當年度愿意簽定契約的酪農。此舉吸引許多酪農投入有機乳品生產,直接促進1995年有機農地面積的成長。

  【國家制定,涵蓋供需面的「有機農業行動計劃I」】

  丹麥的「國家有機農業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Organic Farming)」首度制定從1995年至1999年,為期五年的整合型國家有機農業政策「有機農業行動計劃I」。

  此為歐盟國家中,最早制定(有機行動計劃)的國家,計劃內容包括推廣措施,加強補貼措施及調整內容、提供咨詢服務與訓練、研究等。并設定目標,預計2000年國家有機農地面積,要占全國總農地面積比率達7%。

  同時,農業部亦根據其內容,于1996年及1997年,修訂補貼措施,其中以1997年實施的新補貼措施,影響最大。該次修訂內容大幅提高作物生產農戶,及豬只飼養農戶的補貼金額,積極促使1997年度有機農地面積迅速提升。

  補貼措施,加上其他有機農業行動計劃相關政策,成功使有機農業面積從1995年至 2000年間快速成長。2000年,丹麥國內有機面積,已達總農業面積的6%,幾乎達成行動計劃I的目標。

  1999年歐盟1257/1999號規則實施后,丹麥再據此制定新的補貼措施,調高部分補貼內容。對新轉型的有機農戶,制定以五年為一周期的補貼。初次轉型有機生產的農戶,可申請轉型期兩年加上轉型后三年為一周期的補助金額,并依農場類型,申領不同的金額補貼。

  已完成五年補貼周期,或已于轉型期后才申請補貼的有機農戶,則于第六年開始,適用轉型后持續補貼。

  加碼補貼,啟動「有機農業行動計劃II」

  丹麥有機農業委員,于1999年著手再制定第二階段的「有機農業行動計劃II」,廣邀來自政府、有機生產組織、慣行農業團體、貿易業者、消費者及環保團體等各界人士參與,計劃內容以延續及補強第一次行動計劃為主,并制定更全面性的有機農業政策。

  第二次行動計劃實行后,使丹麥有機農業在2000年及2002年間,仍持續的成長,目前丹麥仍持續延用有機行動計劃II。

  在1989年丹麥的有機農地面積僅有9000多公頃,至2002有機農地面積已增加至18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6.7%。有機農業在丹麥的成長歷程,被視為相當成功的例子。

  總結丹麥有機之路所以成功,是因為在幾次有機生產的成長轉戾點上,政策提供足夠誘因的補貼措施,推動農民投入有機生產,發揮最直接的效果。

  目前,丹麥化肥用量,遠低于發達國家為防止污染規定的每公頃化肥施用量225公斤的上限。

  2013年丹麥農業部門購買的農藥量,與2012年相比下降了29%。政府希望農藥使用量到2015年,能比2011年下降40%。

  國家促進有機發展,嚴格控管農藥,會影響產量及菜價嗎?

  控制農藥對環境是很好,但是農業產量會受影響嗎?菜價會變高嗎?這是普遍農戶及人民的擔憂。

  然而丹麥徹底實施農藥減量控管后,仍擁有“歐洲食櫥”美名。66%的糧食、黃油、豬肉、牛肉等農產品,更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更高達60%。560萬人口,農業人口17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卻產出可供養1500萬人口的糧食。

  以漸進式的減用農藥,確實追蹤,加上周全補貼措施,讓農戶樂意配合。企業以有機方向發展,也增加了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國家,農戶,企業,三方合力往產銷平衡做努力,使消費者能安心購買食品,更促進全國土壤及用水安全,大大保障國人健康質量,這就是丹麥環�,F代又高產量的農藥現況。它向世界證明有機農業的遠景,更證明減少使用農藥不會帶來損害,利多于弊,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相關閱讀
系統說說環保新政對我國農藥行業的這些影響
去除農藥殘留小常識
國內殺菌劑知名品牌企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立案調查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