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新化肥銷售騙局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2-29 8:53:00 |
騙術一:炒作新概念。 如在肥料包裝袋上標明進口納米磁性劑、激活素、光能素等專業名詞,令農民眼花繚亂。還有不法企業兩個年度生產同一個產品,卻不停變換生產廠家名稱和地址,以便躲避消費者質疑,也讓執法部門找不到責任人。 騙術二:任意夸大產品作用。 一些不法廠家抓住這一漏洞,在包裝袋上面冠以欺騙性名稱,如全元素、多功能、全營養等,一種肥料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還有各類專用肥料,實際配方并沒有做過多調整,但在包裝上印有“香蕉專用”“蘋果專用”等字樣,價格就要翻幾番。 騙術三:臆造化肥商品名稱,混淆概念。 三元復合肥和二元復合肥在實質上有很大差異,一些廠家卻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如有些二元復混肥在包裝上標明 “氮:15,磷:15,銅鋅鐵錳:15”,給人三元肥的感覺,還有企業打出磷酸三銨、三銨等產品名稱,其實就是三元復合肥。 騙術四:打出“權威機構”認證的幌子。 一些廠家在一些劣質產品包裝上標注 “國家某部推薦產品”“某某質檢所認可產品”等。更有甚者,一些小企業與當地農業部門合作定點生產配方肥,在包裝上不依照要求標識,甚至連成分都不標明,只標注 “機構推薦使用”。 騙術五:刻意夸大總養分含量。 一些廠家在復混肥或尿素商品包裝上,將次量元素鈣、鎂、硫或有機質等成分違規加入肥料總養分含量計量中。復混肥料國標早已明確規定,總養分指總氮、磷、鉀三種大量元素含量之和,而有些企業以中、微量元素和有機鉀等成分含量與氮磷鉀三要素合并計算,將產品含量虛假標高。 騙術六:“洋字碼”忽悠農民。 一些廠家將產品包裝打上“洋名”冒充進口產品。包括:模仿進口化肥商標或取相似名稱;盜用國外生產商名義或標注 “進口許可證”等;采用先注冊或虛擬境外空殼公司,然后以空殼公司名義委托企業生產;假標國外技術產品、謊稱進口原材料;假冒名牌等現象。 |
![]() |
![]() |
相關閱讀 |
二銨冬儲今年一反常態,本該如火如荼的行情為啥僵持不動? |
水溶肥兩大標準“掐架”:農資企業該聽誰的? |
二銨:9.25日湖北鄂中價格行情分析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