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鉀肥自給率是否“有路”?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1-11-28 |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會長李剛:中國鉀鹽、鉀肥產業遵循國產、進口、境外“3個三分之一”的思路是對的,但要落到實處,還要靠實力。加拿大、俄羅斯鉀礦動不動就是10億噸或者更大儲量,中國可采資源也就是1億多噸,而且開采難度、運輸成本、運輸瓶頸都有待解決。所以,適當控制氯化鉀產量是一種戰略選擇。當然,為了保持氯化鉀進口價格適度,產能還是要上去,并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調整產量。有數據顯示,這么多年中國氯化鉀進口價格一直處于全球價格洼地。但是僅靠談判來保證價格洼地也不可能,還要靠實力,也就是要用產能說話,這需要青海鹽湖集團、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公司等企業的努力。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李麗娟:鉀肥市場國際大企業高度壟斷,造成了我國鉀肥定價上話語權缺失已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們并不是要聽任鉀肥價格的上漲而沒有任何作為。從需求方面看,如果改變農業生產的方式,可以大量減少用肥需求。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5000多萬噸的化肥養分,如果有一半的固體有機廢棄物以有機肥的形式施入土壤,就能替代3000多萬噸的化肥養分。此外,政府還可以考慮建立鉀肥專項淡季儲備機制,通過淡季儲備、旺季調節的方式,對國內鉀肥市場價格的波動進行調節,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國企業在鉀肥進口談判中的話語權。 浙江瑞安聯大鉀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榮華:鉀肥產業發展要在國產、境外、進口3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以及國際、國內市場的有效聯動上做文章,要建立國產、進口2個渠道主體企業的溝通機制以及應變國際市場急劇變化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聯動的預警機制,并制定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可行方案。特別要利用國內、國際2個市場的資源,學會多條腿走路。面對國際新格局和國內市場新變化,2種機制的建立尤為迫切。此外,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需要對生產、流通、進口、境外等方面統籌、科學地規劃,做到以行業分會為中介組織,加強企業在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的溝通交流,增強產業的凝聚力,以共同應對來自國際、國內市場的不測之變。同時,進一步將各企業間的資源開發、營銷網絡、技術優勢的融合嫁接作為整合方向。 兗州沃爾沃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安會:針對國際出現的壟斷加劇的新形勢,我們應適時發展中國鉀肥自身產業規模。在開發上,要科學、謹慎開發,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整合現有資源型企業,適度控制可溶性鉀資源總量,加強政策引導,防止盲目擴張,特別是重點增強行業的競爭力;要以科學發展觀對待鉀鹽、鉀肥行業發展,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引導技術升級。同時,國家在政策上應扶持“走出去”的國有、民營企業。行業組織應當參與、協調企業在政策、金融、進出口方式等方面的呼吁,積極代表行業與具體管理部門接洽,讓“走出去”的企業遇到境外政策屏蔽等方面的問題時,能夠在國內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依據。 |
相關閱讀 |
生物鉀肥能增產,科學施用最關鍵 |
磷酸一銨價格漲幅高達100元/噸以上,這種上漲是否具有持續性呢? |
硫酸市場:需求疲軟 供大于求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