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傳統化肥的劣勢開始逐漸凸顯,國家相關政策也開始加大對傳統化肥缺陷的監管。與此同時,新型化肥獲得了農業政策的利好,產業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目前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500億。

自2004年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以“三農”為主題,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盡管過去十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但農產品供需矛盾,耕地、水資源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也接踵而至,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確保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打造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體系迫在眉睫。預計“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重點。在農業土壤污染上,化肥是主要的污染源。《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將新型環保肥料發展列入農業領域優先主題,新型化肥有可能成為2014年一號文件力挺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對現代化高效低能耗農業的要求,使得新型化肥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單位面積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而每公斤養分所增產的糧食卻不及世界的1/2,且肥料的消費仍呈上升趨勢。每年有超過50億噸的有機廢棄物不能很好利用,環境與生態壓力很大。所以,依靠技術加強新型肥料的研發與推廣,是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減低環境風險的重要途徑。為適應中國農業由傳統加速向現代轉化,一批大中型企業將在新型肥料研制中承擔重任。
我國目前新型化肥正處于發展階段,仍有很大上升空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從事各類新型肥料生產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占全國肥料生產企業總數1/4。新型肥料產業資產規模約為500億元,新型肥料產業的總產出每年約為164億元,產品正在向著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隨著新型化肥的逐漸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進入該行業,分享巨大的市場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