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場旺季,基層農資市場怎么擺脫亂?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13 9:20:00 |
每年市場旺季,基層農資市場都會出現這種問題——某些地區農資市場的農資產品真真假假、魚龍混雜,令農民眼花繚亂。 具體到山西省,鄉村農資市場亂象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銷售網點亂。一入春農民就忙著買種子、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需求量激增,不少人趁機大鋪攤子。生產企業為追求高銷售把自產農資批銷到各地經銷網點;作為“廠家直銷”點的縣市經銷商為追求高回報往往又發展下家,越掛越多、越掛越亂。 第二,產品名目亂。國家對農資產品設有準確、規范的標準要求。然而在鄉村農資市場里,一物多名、一藥多名時有所見,農民無法分辨優劣,致使不少好的農業科技產品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第三,銷售價格亂。同一功能、同一品牌、同一廠家的同名同包裝同計量的農資商品,常常因銷售形式不同而賣出不同的價格,有的每50公斤包裝甚至相差幾十元。 第四,市場監管亂。在一些偏遠的鄉鎮農村,部分經營者打著服務鄉親的旗號,根本不辦理營業執照,有的甚至直接在田間地頭銷售農資。 第五,過分夸大農資功效、產量等,廣告繁多,農資科普不到位,讓人眼花繚亂。 此外,在缺乏理性消費的環境中,農資價格大多數情況下成為決定農民購買趨向的第一因素,而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往往不被放在優先選擇的位置。農民這種重價格、輕質量的消費習慣,也往往為自己種下權益受損的苦果。 針對農資市場出現的種種亂象,應著力規范農資市場秩序。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送法下鄉、放心農資產品推介、假劣農資產品展示和集中銷毀等活動,指導農民在購買農資時要索取票證,使用農資時要科學規范。 其次,制訂相應的法規。應通過地方性法規的形式,規范行業準入門檻和建立農資市場退出機制。讓經營者有壓力、有顧忌。 再者,提高政府部門效率。政府要劃清各職能部門的責權范圍,避免監管部門交叉執法、多頭監管,規范其執法行為,杜絕利用農資監管搞權力尋租。 |
![]() |
![]() |
相關閱讀 |
農資行業如何培養經銷商的銷售依賴性? |
從“方案”到“系統”,農資企業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
做農資不要再壓貨促銷了,要轉變成精準服務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