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防治方案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4-20 11:42:00 |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是一種耐低溫的細菌性病害,其發生具有隱蔽性、爆發性,能夠造成毀滅性的危害。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癥狀、病原、傳播途徑、發生條件及防治方法,詳情如下: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癥狀與病原形態 該病初期在罹病葉上形成紅色小點,后形成2-3 mm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水漬狀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為水漬狀大型病斑,其邊緣因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也有許多病斑不產生暈圈。數個病斑愈合時,主脈間全成暗褐色,并有菌膿溢出,有時葉片向里或向外翻卷。細弱的小枝條發病時,初呈暗綠色水漬狀,不久變為暗褐色,并產生縱向線狀龜裂,病癥向不斷伸長的新梢和莖部擴展,很快使整個新梢成暗褐色而萎蔫枯死。此時如遇高溫,病部及周圍健康的皮孔,可溢出白色水滴狀的菌膿。 該病原細菌的菌體為直桿狀,有的稍彎曲,大小為(1.4-2.3)μm×(0.4-0.5)μm,多數極生單鞭毛,少數為2-3根。革蘭氏染色陰性,不具莢膜,不產生芽孢和不積累聚β-羥基丁酸脂,在含蔗糖的培養基上菌落粘稠狀,氧化酶反應陰性,在煙草幼苗上有明顯的過敏性反應,在金氏B培養基上有黃綠色熒光產生,41℃以上不能生長。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病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苗木、接穗等栽植材料和果實。幼苗較成年樹易感染此病,樹齡愈大,發病愈輕。低溫高濕條件有利于發病,春季旬均溫10~14℃,如遇大風雨或連日高濕陰雨天氣,病害易流行。新梢生長期是發病盛期,我市五月以來大部分為陰雨天氣,未來5天這種情況將持續,為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各區縣獼猴桃種植者必須在這個潰瘍病易發時期,積極展開各種潰瘍病防治工作。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優良品種有徐香、金魁、華優、海沃德等品種較抗病;紅陽等品種最易感病,應慎重發展。 選用健壯無病毒苗木建園 接穗應選在無感病史果園的健壯樹上采集,嫁接時嚴格刀具消毒,防止嫁接傳染。 培育健壯樹勢 根據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立地條件,做好合理負載,嚴禁使用膨大劑;要堅持早秋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改良土壤,提高有機質含量。 抓住關鍵時期噴藥預防 要抓住果樹中、后期葉部病害的防治。要在采果前10天左右用“碧護”15000倍液加丙環唑2000倍或氟硅唑6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同時還可防治褐斑病和增強葉片活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養分積累。采果后,重點防治潰瘍病和防止葉片早衰,延長同化養分功能時間,提高葉片光合效率,及時補充虧缺養分,可用“碧護”15000倍液加0.5%尿素加20%乙酸銅600-800倍液或春雷霉素600倍液或加瑞農800倍液或果輔600倍液對葉面、枝干等部位進行噴霧防治。 藥劑選擇 生長后期可選用“碧護”15000倍液加20%乙酸銅600倍液或春雷霉素500倍液或菌毒清400倍液或丙環唑2000倍液或氫氧化銅800倍液或噻菌銅600倍液或中生菌素600倍液等進行葉面、枝干噴霧。落葉后可選用乙酸銅100倍液、加瑞農200倍液、施納寧100倍液等進行枝干噴霧。藥劑要交替使用,每次間隔至少15-20天,生長季節施用藥劑濃度宜小,休眠期濃度宜大,噴藥宜早不宜遲。 局部涂藥 對局部發生潰瘍病的病疤,應堅持早發現、早刮治、早涂藥,以控制擴展。涂抹的藥劑有:乙酸銅20倍液、過氧乙酸100倍液、弗蘭克10倍液、氫氧化銅20倍液、噻菌銅20倍液。涂藥前,先用消毒刀具刮掉菌膿及菌膿處病灶,直接涂抹以上藥液。以后及時復查和涂藥,涂藥范圍應大于病灶的2-3倍。 徹底清除病原 涂藥前刮菌膿和病皮時,要隨時在地面鋪設塑料紙,將其收集在一起,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已染病的各類枝條,要及時剪除,尤其是紅陽品種主干染病應一律剪除,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防止病原再次傳播,侵染危害。修剪刀具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75%酒精或10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毒。 |
![]() |
![]() |
相關閱讀 |
黃杏坐果率低什么原因,怎么辦? |
番茄花皮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
杜鵑花老是掉葉子怎么辦?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