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業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化肥產品在2016年第一季度整體銷售冷淡,對化肥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困損。不過,對于轉型升級走在前列的華魯恒升、興發集團、華昌化工、湖北宜化的企業來說,不僅沒有收到影響,反而業績實現逆勢增長。

氮肥板塊,一季度,建峰化工凈利潤同比大幅度增虧;蘭花科創凈利潤預計虧損1.5億元;柳化股份營業利潤、凈利潤等指標同比大幅下降;瀘天化凈利潤虧損約3000萬~4000萬元;魯西化工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84.77%。記者注意到,前幾年業績一向不錯的數家上市氮企,現在被資本市場打上了“ST” 標簽。在絕大多數氮企虧損的同時,一季度華魯恒升凈利潤2.2億元;湖北宜化凈利潤1339.7萬元,同比增長28.61%;華昌化工凈利潤404.7 萬,同比上升110.96%,讓行業看到了轉型升級排頭兵企業的轉型效果。
磷肥板塊,同樣受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出口不暢、磷肥主營業務產品銷量及價格同比下降等因素影響,除了興發集團外,其他上市磷企難逃虧損。興發集團凈利潤1507.9萬元,只是同比降低了32.03%,但六國化工凈利潤虧損3407.9萬元,云天化凈利潤虧損3.9億元,同比下降1451.98%,利潤總額同比大幅降低503.9%。
與氮磷肥企不同的是,依靠更適合市場需求的差異化產品和專業化服務為抓手的上市復合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一季度金正大營業收入46.40億元,凈利潤 4.05億元,同比增長11.04%與22.21%,報告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在7.7億元~8.4億元,穩坐復合肥行業盈利能力最強企業的寶座。
以作物專用肥、精細化營銷嘗到甜頭的新洋豐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26.32億元,凈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2.38%與23.60%,報告預測,上半年公司凈利潤預計達4.6億~5.億元。同樣,一季度史丹利實現凈利潤1.51億元,同比增長18.31%;新都化工凈利潤5117.5萬元,同比增長 10.47%。這些企業在行業“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了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