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輪紋病和炭疽病有什么區別,該如何防治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7 11:46:00 |
梨輪紋病、梨炭疽病是梨樹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的兩種病害,由于其癥狀非常相似,很多農戶經常搞混這兩種病害。本文為大家介紹了這兩種病害之間的區別,并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它們的防治方法。詳細內容如下: 1 相同點 病原都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危害部位有同心輪紋(炭疽病有時沒有),顏色初為褐色,后為黑色;均危害果實和枝條,并引起果實腐爛,造成爛果;借助風雨傳播;以菌絲體在病組織或僵果中越冬;感病后均能引進樹勢衰弱,造成減產。 2 不同點 2.1 危害部位不同 梨輪紋病不僅危害果實和枝條,還危害葉片,造成病葉干枯早落。而炭疽病只危害果實和枝條,極少危害葉片。 2.2 果實受害的癥狀 梨輪紋病果實染病,于果面以皮孔為中心發生水漬狀、褐色、近圓形的小斑點,迅速向四周擴展,形成深褐與淺褐色相間的輪紋型病斑.病斑軟腐但不凹陷,呈軟腐狀。后期于病部散生小黑點,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果很快腐爛,可流出茶色汁液,但仍保持果形不變。失水干縮后變成黑色僵果。炭疽病危害果實時,多在生長中后期發病。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的小圓斑,以后病斑逐漸擴大,色澤加深,并且軟腐下陷。病斑表面顏色深淺交錯,具明顯的同心輪紋。在病斑處表皮下,形成無數小粒點,略隆起,初褐色,后變黑色。有時它們排成同心輪紋狀。在溫暖潮濕情況下,它們突破表皮,涌出一層粉紅色的粘質物。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病部爛人果肉直到果心,使果肉變褐,有苦味。果肉腐爛的形狀常呈圓錐形。發病嚴重時,果實大部分或整個腐爛.引起落果或者在枝條上干縮成僵果。 2.3 枝條受害的癥狀 梨輪紋病侵染枝干時,以皮孔為中心產生褐色至暗褐色的近圓形病菌斑,直徑5~15ram。病斑逐漸突起呈瘤狀,后期病斑周圍開裂,第二年于病瘤上產生許多小黑點,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危害嚴重時,病瘤密集,枝干表皮十分粗糙,促使樹體早衰,甚至枝干枯死。 炭疽病危害枝條,起初出現圓形深褐色小斑,以后發展成橢圓形或長條形,病斑中部干縮凹陷,病部皮層與內部組織逐漸枯死而呈深褐色。 2.4 葉片受害的癥狀 梨輪紋病能危害葉片,但較少見。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時有輪紋。初為褐色,漸變為灰白色,也產生小黑粒點。危害嚴重時病葉常常干枯早落。炭疽病極少危害葉片。 2.5 發病的最適溫度 梨輪紋病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27℃ ,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5℃。 梨炭疽病在氣溫高于22℃、相對濕度大于75%或連續降雨3~4天,孢子則大量散發,病害傳播最快.發病亦較重。 3 防治方法 3.1 梨輪紋病防治方法 ①清除菌源。冬季和早春萌芽前,精細刮除病皮、病瘤等病組織,而后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 ②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增施磷、鉀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抗病力。 ③套袋防病。疏果后先噴1次有機殺菌劑.而后將果實套袋,可以基本控制輪紋病。 ④在發芽前,徹底刮病瘤,清除病殘組織,用“402”抗菌劑50倍液或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50倍液消毒傷口,外涂復方煤焦油保護。 ⑤ 藥劑防治。發芽前噴1次0.3%~O.5%的五氯酚鈉和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單用石硫合劑。生長期噴藥保護,從落花后15天左右開始噴第一次藥,此后每隔半月噴藥一次,連續噴藥4~5次。對枝干、葉片、果實都要均勻細致的噴布。噴布藥劑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效果較好.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次之。也可用90%霜霉凈(乙磷鋁)原粉800~1000倍液、1:2:(240—360)倍波爾多液、菌立滅2號800~10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3.2 梨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 做好冬季清園:冬季結合修剪,把病菌的越冬場所,如干枯枝、病蟲危害破傷枝及僵果等剪除,并燒毀。并噴射25%石硫合劑濃縮AS300—400倍液。再在梨樹發芽前噴射一次25%石硫合劑濃縮AS40o~500倍液,或二氯萘醌50倍液,或5%一10%重柴油乳劑,或五氯酚鈉150倍液,可以有效減少菌源,減輕病害初次侵染。 ② 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雨季及時排水,合理修剪,及時中耕除草。 ③果實套袋:套袋之前,最好噴一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④低溫貯藏:采收后在O~15℃低溫貯藏可抑制病害發生。 ⑤藥劑防治:北方發病嚴重的地區,從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每15天左右噴1次藥,直到采收前20天止,連續噴4~5次。雨水多的年份,噴藥間隔期縮短些,并適當增加次數。藥劑可用波爾多液,或50%敵菌靈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 |
![]() |
![]() |
相關閱讀 |
芝麻闊葉雜草怎樣防治 |
大棚萵苣菌核病的發生癥狀、發生原因及綜防措施 |
水稻負泥蟲的為害癥狀、識別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