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甜菜常見病害的癥狀及防治措施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18 17:02:00 |
在甜菜種植過程中,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損失達到了10%左右。為了更好的防治甜菜病害,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了解掌握甜菜病害癥狀及防治措施必不可少。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甜菜常見病害的癥狀及防治措施: 一、立枯病 1.發(fā)病癥狀 從種子發(fā)芽至幼苗出土后2~3對真葉前均可發(fā)病。如果在幼苗出土前被侵染,會造成爛種和爛芽;在幼苗出土后發(fā)病,表現為地下部變細,病斑顏色開始為褐色,其后變黑,嚴重時整個地下部變黑腐爛,地上部葉片枯萎。 2.發(fā)病條件 主要是播種過早、氣溫低,播種后下雨、降溫,土壤含水量大以及土壤粘重、雨后板結等,造成出苗期延長,增加了病菌侵染機會,使病害發(fā)生加重。 3.防治措施 ①實行輪作倒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忌用蔬菜地做前茬。播后遇雨及時中耕松土,破除板結。②長期增施腐熟有機肥可增強土壤(尤其是下潮地)的通氣性和透水性,提高地溫,促進幼苗出土。當年增施磷鉀肥可提高抗病力。③播種期不宜過早,過早氣溫太低,使幼苗的抵抗力減弱。播種也不宜過深,過深幼芽出土困難,需消耗大量養(yǎng)分,使苗期生長衰弱,抗病力削弱。( 用70%敵克松按種子量的0.8%拌種,陰干后播種,對立枯病有較好的防效。 二、根腐病 1.發(fā)病癥狀 按發(fā)病部位分為根尾腐爛和根體腐爛兩種。根尾腐爛發(fā)生早,危害重,多數發(fā)生在直根上,先是根尾產生黑色腐爛,而后逐步向上擴展,病部維管束為黃褐色,在多雨或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呈水漬狀軟腐,具酸臭味,易拔起,爛根部常留在土壤中。根體腐爛多發(fā)生在后期,有的從塊根一側表皮侵染,產生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凹陷斑,而后向四周和根體內部擴展,叫側腐;有的從根冠部侵染,使其腐爛,稱冠腐;有的從根體上部侵染,逐漸向根體內部蔓延,使塊根內部組織腐爛,干燥時病部易失水形成空洞,塊根外皮皺縮,裂縫,稱心腐。屬一種土傳病害。 2.發(fā)病條件 引起該病的病原菌多數為土壤習居菌,當甜菜受地下害蟲或機械損傷時,病菌借傷口侵入。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塊和多雨的季節(jié)發(fā)生較重;在堿性及質地粘重、通氣不良的土壤上發(fā)病重。 3.防治措施 ①早期發(fā)現病株挖出后深埋,并對病穴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擴展;在發(fā)病期可用75%百茵清可濕性粉劑5oo倍液(15千克水配藥30克),噴施于葉面或灌根;②加強田間管理。避免大水漫灌,實行滴灌或溝灌,減少機械損傷。 三、褐斑病 1.發(fā)病癥狀 是一種再侵染次數多、流行性強的病害,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該病可侵染甜菜葉柄、葉片,病部初呈褐色或紫褐色小圓斑,最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周圍為褐色至紫色。潮濕時,病斑中央生有灰白色霉狀物,隨著病斑數量不斷增加,外層病葉迅速干枯,新葉不斷長出。如此循環(huán),塊根青頭加大,形狀如菠蘿。葉柄被侵染后形成長梭形至長橢圓形病斑。 2.發(fā)病條件 與溫、濕度有關,在高溫多濕的情況下發(fā)病較重。一般晝夜平均溫度在20℃以上、濕度在70% 以上有利于發(fā)病。在低洼地,土壤與空氣濕度都較大時,發(fā)病情況較重。 3.防治措施 ①選育抗病品種。②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秋耕冬灌,加速病殘體分解,減少菌源越冬基數。( 防除田問雜草,特別是傳播褐斑病菌的雜草,如蒲公英、車前草等。④甜菜收獲后,及時青貯切削的莖葉。⑤增施鉀肥和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病害發(fā)生時,667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大田噴霧,隔7天再噴1次,連續(xù)2-3次,可控制病情發(fā)展。 四、自粉病 1.發(fā)病癥狀 于7月中旬開始發(fā)病,到8月中旬發(fā)病達到高峰。病菌可侵染甜菜各部位。最初病部有白色放射狀菌絲,當條件適宜時,迅速擴展,使葉片布滿一層白色粉狀物,重病葉片發(fā)黃脫落。 2.發(fā)病條件 一般情況下,氣溫高、干旱少雨,病害發(fā)生重。澆水太多,氮肥過量,植株生長量過大,土壤干旱缺水,植株萎蔫,均有利于白粉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3.防治措施 ①選育抗耐病品種。②適時澆水,防止甜菜受旱,避免偏施過量氮肥。( 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實行秋翻冬灌,加速病殘體腐解。@667米 用12.5%敵力康可濕性粉劑40克,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100克,2O%三唑酮乳油50-60克,氟硅唑4~6克,腈菌唑12-15克。常規(guī)噴霧器每667 用水量3O千克左右,均勻噴施。7~10天1次,連噴2~3次即可。 五、蛇眼病 1.發(fā)病癥狀 葉片被侵染后,在病部產生淺褐色水漬狀小圓斑,后逐漸擴大,病斑中央灰白色,具有同心輪紋。 2.發(fā)病條件 一般多雨、潮濕條件下有利于發(fā)病。干旱、土壤堿性大或施肥不當導致植株生長不良時,也可誘發(fā)病害。 3.防治措施 ① 播前用種子量O.8%的福美雙、拌種雙、敵克松等拌種。②發(fā)病時667米用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800倍液敵克松大田噴霧。③實行輪作,清除田間病殘體,深秋耕冬灌,減輕病害發(fā)生。 六、病毒病 1.發(fā)病癥狀 有叢根病、黃化病毒病兩種。叢根病在田問有3種類型,第1種是葉脈黃化壞死型:先從底層葉片的葉脈開始褪綠黃化并逐漸擴展到葉脈,最后向中、上層葉片蔓延。黃脈逐漸變褐壞死,葉片畸形,植株矮化,最后萎縮枯死。第2種是褪綠型:病株葉片均勻褪綠黃化,葉片變薄、變窄,有的褪綠葉片呈波狀皺縮,葉柄細長直立,植株矮化。第3種是焦枯型:發(fā)病后先從葉端葉緣的葉肉產生褪綠小斑,后擴大為褐色并連片呈不規(guī)則形黑色斑塊,由于側根的壞死,葉片很快焦枯、內卷,最后整個葉片變黑枯死,病株矮化,葉片干枯脫落。黃化病毒病:先自底部老葉的葉尖和葉緣開始變黃。隨后在葉肉問擴展,產生不規(guī)則形黃色斑塊,最后除葉脈保持綠色外,整葉黃化并向中層葉片和心葉蔓延,導致整株葉片黃化。病葉變厚變脆,用手折時可發(fā)出脆裂聲。中午最熱時,健株葉片下垂,而病株葉片直立。 2.防治措施 ①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②發(fā)病田667㎡噴施病毒A 80~100克,或病毒必克100克,加艾美樂1-2克、磷酸二氫鉀100~120克、調節(jié)劑春雨1號1粒或蕓苔素1袋等,對水20千克葉面噴施。 |
![]() |
![]() |
相關閱讀 |
蘋果銀葉病的受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 |
科學應對花生紋枯病 |
木耳的立體栽培技術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guī)?/a>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