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火龍果生產現狀及其開發前景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5-26 15:41:00 |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玉龍果,有預防便秘、促進眼睛保健、 增加骨質密度按摩、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作用,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因此,吸引了眾多農戶種植。那么,火龍果在我國的生產現狀如何呢?火龍果開發前景怎么樣呢?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我國火龍果生產現狀 (一)生產分布現狀 在我國, 能夠進行火龍果經濟栽培的省區有: 臺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和四川省有少量種植。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全國(除臺灣外)火龍果種植面積2006年已發展N3.5萬畝左右。其中海南省約0.98萬畝,零星分布在全省10多個縣市, 目前未發現連片500畝面積以上的果園;廣東約0.3萬畝,零星分布在珠海、惠州和徐聞地區;廣西約1.716萬畝,分布情況為:南寧市約0.52萬畝,欽州市約0.5萬畝,防城港市0.48萬畝,北海市0.18萬畝,玉林市360畝,貴港市、崇左市、梧州市等地有少量種植;福建、云南等省區約0.5萬畝。 (二)生產龍頭企業 由于種植火龍果前期投入較大,一般農戶較少種植,大部分果園均為老板投入發展為主。廣西的生產龍頭企業有:防城港市的“廣西防城港億源農業科技開發公司” (安徽老板),面積已發展N4500畝,試驗開發有少量果汁飲料、干花等加工產品;欽州市的“廣西欽州高豐農業有限公司” (馬來西亞華僑),面積已發展到近5000畝,試驗開發有少量果酒、干花和美容化妝品等;南寧市良慶區的“欽和紅龍果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老板),面積近1000畝; 邕寧區的“振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面積3000多畝,跨邕寧、良慶兩城區,正準備在蒲廟鎮連片種植10000畝火龍果,2007年春已種上1000畝左右,大有后起而居上之勢,計劃建成全國最大的火龍果生產基地,但未涉足產品的加工開發。 (三)經濟栽培品種 目前我國作為經濟栽培的火龍果品種主要有紅肉、白肉和黃肉品種,36"-品種的營養價值相當,不同地域的人們各有喜好,市場價格難分上下。在相同管理水平情況下,白肉品種比紅黃肉品種單果更大,產量更高。如果從加工提取紅色花青素的角度出發,紅肉品種當是優選品種。廣西火龍果一般畝產1750公斤左右,管理較好的果園畝產可達2000多公斤。 二、火龍果的開發前景 火龍果耐旱、耐貧瘠、病蟲害少,粗生易管理,深度加工開發前景廣闊,生產與深度加工的經濟效益均十分顯著,是我國熱區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理想的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之一,值得關注。 (一)火龍果的栽培優勢 火龍果栽培技術簡單。性喜溫暖潮濕,耐蔭耐貧瘠,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C,年最低溫高于5~C的地方均可露天種植。其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平地、水田、山坡或旱地均可栽培,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紅壤或壤土中生長良好,具氣生根,根多強壯,生命力極其旺盛。主要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種植時一般立柱的株行距為1.5米X 2米,按每柱周圍栽4株苗計算,每畝可植750株。管理過程中適當施一些有機肥。夏天高溫干旱注意灌溉,雨天注意排澇,防積水,避免細菌、真菌感染。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 即使有少量發生,采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就可以處理和預防。火龍果的開花結果期為每年的5-1 1月,當果實由綠色逐漸變為紫紅色時即可采收。 (二)火龍果的開發優勢 火龍果在栽培過程中,其果實鮮見有病蟲侵害,是一種無毒、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據有關專家測定:每100克火龍果鮮果含有脂肪0.21~0.61克、纖維0.7~0.9毫克、胡蘿卜素0.005~0.012毫克、鈣6.3~8.8毫克、磷20.2~26.1毫克、鐵0.55~0.65毫克、維生素B 0.028~0.430毫克,而熱量僅為56.65卡,是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的水果。可遠距離鮮銷,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可抑制癡呆癥,含有美自肌膚的維生素c和豐富的具有減肥、降低血糖、潤腸、預防大腸癌的膳食纖維。除生食外,其花和果均可加工成各種營養保健食品,如火龍果汁、醬、脯以及罐裝飲料等,風味獨特花和莖均可入藥,若能提取其花和莖的有效成分加工成膠囊、藥丸等藥品,對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十分有效。此外,紅肉火龍果可提取紅色花青素,是一種天然食用色素和化妝品,火龍果干花(霸王花)和幼嫩果枝是~種上等的食用青菜。火龍果的花和果實本身顏色也十分鮮艷,可以直接作為盆景及庭院栽培觀賞。同時,火龍果的莖是珍貴仙人掌類嫁接的理想砧木,可以把蟹爪蘭、各種怪異的仙人球嫁接其上,制作成供家庭觀賞的園藝植物。 火龍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較短,臺灣引進栽培雖然較早,但亦僅有1 0多年的歷史,全國的栽培面積還十分有限,供給與需求差距巨大,市場價格十分看好,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
![]() |
![]() |
相關閱讀 |
走近有機蔬菜:不用農藥肥料如何防治病蟲害? |
水稻田矮慈姑的防除方法 |
核桃炭疽病的受害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治方法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