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椒樣薄荷栽培技術介紹 |
來源:好農資招商網 2016-6-14 14:06:00 |
椒樣薄荷,學名Mentha piperita I ,別名胡椒薄荷,歐洲薄荷、黑薄荷,為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密布油腺而具有的特殊香味和藥用價值,成為香料,糖果,制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最早種植于英國,后栽種于美國、意大利、摩洛哥、印度等國。1959年我國由前蘇聯和保加利亞引入,主要栽種于我國的河北、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隨著我國加入WTO和香料、制藥業的蓬勃發展,栽種薄荷已成為黑龍江省農民增收的一項好途徑,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簡介 椒樣薄荷株高80 cm~110 cm(厘米);莖四棱、葉對生;葉脈下陷;花萼鐘狀長2 mm~3 mm(毫米);花冠淡紫色;裂片4枚;雄蕊4枚、退化;花柱2裂,伸出花冠外。栽培上有青莖種和紫莖種二個品種。 青莖種:莖呈綠色,上部具絨毛,下部較光滑;葉片綠色,披針形至橢圓形,長10 cm~12 cm(厘米),寬1.5 cm~2.0 cm(厘米),葉面較平展,葉背面少量絨毛,葉邊緣鋸齒深而銳;輪傘花序、聚生于主莖及分枝頂端,組成5 cm~10 cm(厘米)長間斷的圓柱形的假穗花序。 紫莖種:莖呈紫色,葉片暗綠色,長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7 cm~8 cm(厘米),寬3 cm~4 cm(厘米),葉面光滑無絨毛,葉邊緣鋸齒鈍而密;穗狀花序。 2 育苗 由于薄荷的雄蕊退化,栽培的品種一般是不育的,通常是由于匍匐莖在地面伸去扎根形成新的植株而繁殖育苗。薄荷根系可耐一2O℃~一3O℃低溫,黑龍江省氣候寒冷,冬季最低溫可達一4O℃多度,為保證薄荷順利過冬,必須采取溫室或保護地育苗,在1O月中下旬至上凍前起出秋季收割薄荷留在大田的地下根,移栽到溫室內。深10 cm(厘米)、行距10 cm(厘米)條形移栽,澆透水覆土,覆平。保證溫室最低溫不低于一2O℃。 3 栽培方法 3.1 整地施肥 薄荷在生長期需大量的養分才能保證其正常發育和高油含量,春季解凍后深翻大田耕地,并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肥1 000 kg(公斤)。 3.2 栽植 薄荷幼苗可耐一5℃~一10℃低溫,當早春地表溫度達2O℃ 以上時,根莖就開始發芽出土,結合黑龍江省不同地區的氣候特點,可在5月~6月間栽植薄荷,其方法有兩種。地下根莖(根)栽植法:春天從種苗田(溫室)挖出已萌芽的地下根,切成15 cm(厘米)長的小莖段,栽在大田里,行距66 cm~67 cm(厘米),株距2O cm(厘米),開溝條播,覆土7 cm(厘米),隨取隨播,5 000棵/667 m2(平方米)。移苗栽植法:苗取自苗田(溫室)或大田,苗高10 cm~13 cm(厘米)時帶土移栽。澆透水,株行距同上。 4 田間管理 4.1 合理追肥 薄荷在生長期內,對N、P、K需要較多,氨態N和硝態N有利于精油的形成,在施足底肥條件下,可適時追肥,為防止椒樣薄荷隨風倒伏,可在其生長前中期以追肥N、P為主,后期以P、K為主,追施2~3次。 4.2 中耕除草、保墑、抗旱 及時松土除草,控制密度,改善株間通風透光條件,封行前2~3次;也可于薄荷移栽后施除草劑:西瑪津0.5 kg/hm(公斤/公頃),百草枯0.4 kg/hm2(公斤/公頃),去除田間雜草,薄荷喜潮濕、耐澇、抗旱能力強。在生長前、中期需水較多、后期需水量少。最適土壤水分飽和度8O%二9O%。可以視土壤墑情適當灌水,前、中期灌水2~3次,到后期,在收割前一個月停止灌水。 4.3 防治病蟲害 薄荷如果生長在雨水中、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菌核病、白粉病、銹病。因此必須控制栽種密度,確保通風透光。可在發病初期用500~800倍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水溶液噴施防治,并及時間草、間苗、去除病株。薄荷易受地老虎、結橋蟲、蚜蟲等危害,除及時人工捕殺害蟲外,可用敵敵畏1 000倍液防治;或敵百蟲拌豆葉毒餌誘殺地老虎。 4,4 適時收割 薄荷生長期,以開花量達到1O%時植株密布油腺最多,含油量最高,所以應在開花前做好收割準備,以確保在盛花期收割結束。 4.5 建立留種田 留種田面積(溫室)占大田面積1O% ~15% 即可。方法即2育苗。 5 產量及經濟效益 薄荷油作為薄菏種植的最終產品,是用水蒸汽蒸餾薄荷干植株而獲得的。每667 m (平方米)產薄荷油5 kg~8 kg(公斤),如每公斤按100元計算,667 m (平方米)產值500~800元。經濟效益好,而且市場廣闊又穩定,成為農民致富的又一新途徑。 |
![]() |
![]() |
相關閱讀 |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要點 |
拆卸農機必須掌握的技術 |
桃樹葉片黃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哪些防止措施? |
![]() |
首頁 | 快訊 | 產品庫 | 廠家庫 | 圖譜 | 種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