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的“2016年硝酸硝銨行業工作會”在貴陽如期召開。會上,記者發現,為了積極應對目前硝酸硝銨行業的產能過剩、市場低迷和虧損嚴重的情況,硝酸硝銨企業積極尋求擺脫困境、轉型發展的路子,延伸硝酸硝銨下游肥料產品,發展硝基類肥料成為企業關注和發展的重點。根據硝酸硝銨行業“十三五”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發展硝基復合肥產能1500萬噸,同時發展農業用改性硝酸銨(如硫酸銨、硝酸銨等)、硝酸銨鈣、硝酸磷肥等肥料以及尿素硝酸銨溶液。

會上,氮肥協會理事長顧宗勤表示,截止2015年,我國硝酸銨產能1140萬噸,產量為530萬噸,產量同比下降14.9%,是近些年首次出現大幅度下降,行業開工率僅47%。雖然2014-2015年落后產能在逐漸退出,有超過50萬噸的產能退出行業,近70萬噸的產能長期停車,但由于前些年產能的快速增長,硝銨過剩量仍超500萬噸以上,過剩矛盾比較突出。此外,由于2015年開始,民爆市場的急速萎縮,需求同比下降了10%以上,導致行業過剩情況更加嚴重。此外,受去年天津8`12事件影響,2015年下半年硝酸銨出口暫停,全年出口硝銨僅32.4萬噸,同比下降24%,出口的受阻使硝酸硝銨企業雪上加霜。面對行業困境,顧宗勤指出,硝酸硝銨企業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產品,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發展高附加值、需求潛力大的硝銨下游肥料產品,尤其重點發展高端類的硝基復合肥、農業用改性硝酸銨、硝酸銨鈣、高效液體肥等。加強農化服務、推進硝基類肥料的推廣和應用。此外,要積極推進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為行業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天津華景化工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景雙伍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生產的硝基復合肥大多是以液體硝銨為主要原料,通過高塔工藝生產出來的硝硫基復合肥和硝氯基復合肥。但這種高塔硝基復合肥工藝在國內已經非常普遍,多數生產企業都處于負荷不滿、半開半停狀態,建議謹慎上馬。同時,指出可以將發展高端硝酸磷肥作為一個方向。硝酸磷肥是一種高效、緩控釋復合肥,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軍強表示,目前硝酸膦肥生產技術分為“混酸法”和“冷凍法”,由于“混酸法”技術會產生“磷石膏”處理問題,一直困擾著廠家,而“冷凍法”技術不存在這一問題,解決了磷石膏堆存的問題,值得推廣,尤其是在具有硝酸和磷礦資源的企業。一位貴州開磷負責人告訴記者,“冷凍法”可以充分利用磷礦資源,很有前景。此外,景雙伍強調,硝酸磷肥與以硝銨溶液為母體生產的“硝基復合肥”相比,性能也完全不同,不具備爆炸性,且生產過程非常安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據介紹,目前貴州芭田的冷凍法硝酸磷肥裝置已于2015年開車運行。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硝酸硝銨分會秘書長蘇建英告訴記者,此前在分會主導下,已成立以天津華景為依托的“硝酸硝基肥技術中心”,為新技術研發推廣助力,促進行業轉型發展。除了技術的創新,顧宗勤強調,硝基肥總量的增加,對企業銷售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加強農化服務,更要提高肥料使用者對硝基類肥料的認可,拓展和培育客戶群體。金正大總農藝師芮文利表示,硝基肥具有速溶速效、增產提質、提早上市、減少土壤酸化等多種功效。使用硝基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配方合理性,要適合作物不同時期的養分需求;二、精準用量,特別是大棚,一定要少量多次施用,避免氨害和燒根;三、注意使用方法,可以撒施覆土、條溝施、淋施或沖施;四、旱地使用,水田及大水條件下易流失,淹水條件下易“反硝化”損失。顧宗勤表示,新疆、內蒙等西部地區的干旱堿性土壤很適合使用硝基類肥料。此外,東北地區硝酸銨生產企業少,企業也可以考慮在東北布點發展硝銨和硝基肥料。而北方地區水資源相對緊缺,可以優先推廣尿素硝酸銨溶液。 |